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表是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最佳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读表,回答(1)~(2)题。

(1)表中所列最佳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
A.社会因素
B.自然因素
C.经济因素
D.历史因素
(2)按表格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最佳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温带季风气候区
D.热带雨林气候区
参考答案:(1)B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人、10000人、6000人、4500人,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A.8000人
B.10000人
C.4500~6000人
D.4500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地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取决于四类要素中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最少的一个。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木桶的“短板效应”: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人口容量的特点有
[? ]
A、相同性、临界性、警戒性
B、绝对性、临界性、可变性
C、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D、相对性、季节性、警戒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环境承载力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工业时期
B.原始社会—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C.现代社会—工业时期—农业时期—原始社会
D.工业时期—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环境承载力是用来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具有不确定性。人类获得的资源数量,与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科技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承载力的变化。在原始社会,人类几乎没有掌握多少科技知识,所能获得的资源也十分有限,因此环境承载力很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越来越先进获取的资源越来越多,环境承载力随之变大。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环境承载力的相关知识以及学生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明确环境承载力的概念与特性。从原始社会—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现代社会,环境人口容量在加大,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科技水平在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加大。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完成问题。

小题1:某一封闭区域以耕地、森林、淡水、矿产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6 000、4 500、10 000,则该地的人口容量取决于
A.耕地
B.森林
C.淡水
D.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