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A.a处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 B.b处以下蚀作用为主,侧蚀减弱 C.c处以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为主 D.下蚀作用是a、b、c三河段共有的主要作用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构建关联图可从整体角度把握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11、图12,回答17~18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图 甲 图 乙
(1)甲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_____地区,是由__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
(2)甲图中F为流动沙丘,则该地盛行________风。沙丘是由_________作用形成的。
(3)甲图中断层左侧地壳垂直运动的情况是____________。
(4)D岩石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形成_____ _____地貌。
(5)乙图的地貌类型是____________,是由 作用形成的。由M到N颗粒物的大小排列是
(砂石 砾石 黏土 )。
参考答案:
(1)西北;风力侵蚀
(2)东北;风力搬运、堆积
(3) 上升
(4)喀斯特(岩溶)
(5)冲积扇;流水堆积;砾石、砂石、黏土
本题解析:
(1)甲图中A地貌为风蚀蘑菇,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2)甲图中F为流动沙丘,风向从缓坡吹向陡坡,根据指向标,说明该地盛行东北风;沙丘是由风力搬运、沉积作用形成的。
(3)根据图中岩层的错位情况看,甲图中断层左侧地壳垂直运动方向为上升运动。
(4)根据图例, D岩石为石灰岩,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形成喀斯特地貌。
(5)乙图为冲积扇,是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后沉积所形成的地貌,根据“大的先沉积,小的后沉积”的规律,由M到N颗粒物的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砾石、砂石、黏土。
考点:本题考查外力作用的表现与分布。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正确的表述是
A.①处的地表形态主要是风蚀作用的结果
B.②处的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崩塌作用造成的
C.③指示的岩层分界面曾遭受过风化作用
D.④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读图结合图例分析,①处是砂岩,地表形态有众多陡峻的山峰、深谷,谷底有河流,这种地貌主要是流水侵蚀、下切的结果,A错。②处的岩层是石灰岩,位于地下水位线以下,石灰岩容易被流水溶蚀形成漏斗、溶洞等,这种地貌形态主要是由溶蚀作用造成的,B错。③指示的岩层分界面高低不平,岩层明显缺失,是受到外力的侵蚀作用,可能曾遭受过风化作用。C对。④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力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使岩层弯曲,地表变的高低不平,外力作用主要是削山填谷,使地表变得平坦。D错。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石灰岩受岩浆烘烤变质形成
[? ]
A、砂岩
B、板岩
C、玄武岩
D、大理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人口分布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