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六)
A.气候条件 B.水文条件 C.土壤条件 D.地形条件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分析柑橘的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均有分布,C对,不是在沿海地区,A错。第二、三阶梯的分界有巫山,图中巫山以西即第二阶梯有柑橘分布,B错。图中没有到00C年均温线,只在长江沿岸,D错。
小题2:“橘生淮北为枳”的说法,主要是因为气候条件,淮南地区是亚热带气候,淮北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度低,不利于柑橘生长,A对。水文、土壤、地形不是主要因素,B、C、D错。
小题3:柑橘生长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对。落叶阔叶林是淮北地区的植被,不适合柑橘生长,B、C、D错。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下题。
在A、C两地的大城市周围,形成特色相似的农产品基地,其决定性因素是
A.政策? B.气候? C.市场? D.地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读图可知,A地是苏南地区、C地是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两个地区都是我国城市密集区,对外交通发达,国际贸易频繁,受城市市场国际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的影响,在该地区周围都形成了以生产花卉、蔬菜、水果等为主的对外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故答案A。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7为“2008年中国十大粮食短缺省的粮食输入量(单位:万吨)”。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广东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其发展商品粮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①地形平坦,光照充足
②水热充足,土壤肥沃
③地广人稀,科技水平高
④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小题2:广东成为第一粮食调入大省,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
A.山区面积广,耕地面积少
B.自然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
C.产业结构调整,人口迁入多
D.制造乙醇汽油,粮食消耗量增加
小题3:下列缓解广东粮食问题的措施中,正确有
A.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生态农业
B.精耕细作,发展密集农业
C.扩大生产规模,发展专业化农业
D.加大劳动力的投入,发展商品化农业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粮食问题。
小题1:珠三角的商品粮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水稻种植业,故主要的区位优势体现在自然环境优越,而③④不符合水稻种植业的区位特征。
小题2:珠三角是主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的生产能力较强,但仍需要大量调入粮食,主要从当地的粮食消耗量不断上升分析。故选C项。
小题3:目前,现代农业的发展,主要通过科技的发展,提高单产,以提高粮食的总产量。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与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相比,其相似之处是
A.都是将种植谷物与其他农业生产类型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
B.都是将甘蔗、果树、桑蚕的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起来
C.普遍采用种植小麦和牧羊的混合经营方式
D.饲养牲畜都主要采用家畜、家禽的小规模饲养方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是将种植小麦和牧羊混合经营,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将甘蔗、果树、桑蚕的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农业上一般认为,≥10℃积温(全年连续≥10℃日均温之和)2000℃等温线代表了种植水稻所需的最低积温线,积温达2300℃时,水稻可以稳定生长。读黑龙江省1980~1984年和1994~1999年积温均值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黑龙江≥10℃等积温线分布特征,并简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甲河的水文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乙地发展水稻种植的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0℃积温的变化对黑龙江省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等积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延伸),主要是受太阳辐射(或纬度位置)的影响,积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等积温线在中部地区向南弯曲,主要受山地地形(小兴安岭)的影响,地势高,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2)流量较大;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水量大(水位高或是汛期);有较长的冰期;含沙量较小;有凌汛现象。
(3)有利条件:夏季气温较高,热量充足,日照时间长;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利条件:春、秋季节、气温较低,可能出现低温冻害。
(4)由于积温的增高,黑龙江省适合水稻种植的地域不断扩大;同时,由于热量的增多,水稻的单产也会提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