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7-31 16:33:1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读下图,叙述正确的为?
 A.图①湖水的输出形式为蒸发,这类湖多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平原区 B.图①为咸水湖 C.图②类型的湖多分布在内流区域 D.青海湖是图②类型湖的典型代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某国“某地区人口密度与海拔高度相关示意图”,完成题。
 小题1:.该图所示最有可能反映的地区是( ) A.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 B.恒河平原与喜马拉雅山过渡地带 C.亚马孙平原与巴西高原过渡地带 D.刚果盆地与东非高原过渡地带
| 小题2:.该地区海拔400米以下地区人口密度 低的原因是( ) A.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 B.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繁 C.峡谷地带,交通不变 D.气候干澡,水源缺乏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读某国“某地区人口密度与海拔高度相关示意图”可知该地人口主要分布于海拔500—1500米之间,尤以1000米人口密度最大,可确定该地在热带地区,排除A选项,B选项人口集中于海拔200米左右的恒河平原上,不符合。C选项亚马孙平原湿热,人口集中于海拔500—1000米的巴西高原上,也不符题意。第1题选D。 小题2:该地海拔400米以下地区,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第2题选A。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省区全称、简称、省会所在地配伍正确的一组是( ) A.山西――晋――西安 B.湖南――湘――长沙 C.广东――广――广州 D.四川――川――重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山西省的省会为太原;广东省简称为“粤”;四川省的省会为成都。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图上AB是黄河上游两个主要农业用水区域,A是?平原,B是?平原。(2分) (2)写出黄河中游两条重要的支流:?、??(2分) (3)分析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主要原因:(4分) (4)下面四图为我国长江、黄河、松花江、珠江四条河流流量对比图,请根据这四条河流水文特征,判断A、B、C、D四图哪条河流代表黄河?。(2分)
参考答案:(1)A是宁夏平原,B是河套平原? (2)汾河、渭河 (3)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造成黄河含沙量大。黄河流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减慢,大量流沙沉积于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4)C
本题解析:(1)根据图示的地理位置判断,A位于宁夏境内,为宁夏平原,B位于内蒙古,为河套平原。(2)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有两大支流为汾河和渭河。(3)黄河下游的地上河成因应从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而下游地势低平,泥沙淤积分析。(4)根据图示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流量大小可判断,A图所示的是松花江,B图所示的是长江,C图所示的是黄河,D图所示的是珠江。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况,并能结合我国主要河流的流量差异和季节变化的差异比较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7分)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年等降水量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地区地形特征。(4分) (2)判断甲、丙两地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_______ 、_______ (2分)。乙地发展农业 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2分) (3)A、B两城市形成的共同区位条件是__?_____(1分)。B比A城市规模大,原因是什么(2分)?近年来图中湖泊L面积在逐渐缩小,其变化会对B城附近的水文特征产生什么影响(1分)? 原因: 影响: (4)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性课题,即“农村地区秸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区草原生态问题演变过程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总结出以下信息:“该地秸秆利用方式结构示意图(图甲)”和“环境演变过程示意图(图乙)” 假如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___(1分),并阐述理由(2分)。 ②运用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区荒漠化的演变过程(2分)。
参考答案: (1)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为低山丘陵,西北部为平原(4分) (2)草地(1分)?林地(1分)?雨热同期(季风气候);地势平坦;灌溉便利;土壤肥沃(2分,答3点以上2分)? (3)河流交汇(1分)?地形平坦,发展空间广阔;经济腹地大,水运便利(2分)?径流量变化加大(易发生洪涝灾害)(1分) (4)①不合理(1分)?秸秆燃烧、自然腐烂比重较大,资源浪费严重且污染环境;秸秆作饲料、肥料比重较小,会使土壤有机肥力降低(2分)?②人口增长导致粮食需求增加,农作侵入牧区,过度开垦使得草地变成旱地;草场面积缩小,导致牧场进一步超载,并向环境脆弱地区转移,荒漠化进一步加剧(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