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四)
①流域的地理位置 ②流域的形状 ③流域面积的变化 ④干支流分布特征 ⑤流域的气候特征 ⑥长江下游森林植被破坏严重 ⑦围湖造田 ?⑧上游河道“九曲回肠” A.①②④⑤⑥ B.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④⑤⑦ D.②④⑤⑦⑧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我国南方地区从1月至5月,由于大气环流异常,一直降水很少,气温也比往常偏高,使得旱灾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小题2:长江流域发生的洪水与流域的地理位置、形状,干支流分布特征,流域的气候特征,围湖造田等有关,与下游森林植被破坏关系不大,流域面积没有变化。
小题3:防治城市内涝,主要措施是使降雨之后形成的城市地面径流快速排走。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意大利当地时间2009年4月6日凌晨3时32分(北京时间6日9时32分),意大利中部发生6.3级(最终确定)强震。地震震中位于阿布鲁佐省首府拉奎拉市附近地区,距首都罗马北部95公里处,且震源只有10公里(法新社更是援引意大利地质研究报道,震源深度仅5公里),罗马震感明显。目前已造成至少278人死亡,多处房屋倒塌损毁,数万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非常惨重。(15分)
(1)地震发生过后(1分)
A.新加坡正午太阳高度渐高? B.北京昼长逐渐增长
C.南极臭氧层空洞越来越大? 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2)地震震级大小取决于
A.震源深浅? B.释放能量多少? C.破坏程度大小?D.震中距远近
(3)下列哪一幅图分布在本次地震发生的国家
(4)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指
A.5级以下地震? B.3级以上地震? C.5级以上地震? D.3级至5级地震
(5)有关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的正确叙述是
A.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和多个烈度?
B.一次地震有一个震级和多个烈度
C.一次地震有一个震级和一个烈度
D.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和一个烈度
(6)意大利处在世界主要地震带?地震带上,并且处于?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所以地震频发。
(7)右图中M山脉为?,其成因是?。
(8)图中国家矿产资源贫乏,该国在④⑤⑥三个城市中的?(填写代码)利用当地?条件建立了大型钢铁工业基地。
(9)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和图片内容,并结合已学过的相关地理知识,分析意大利本次地震损失惨重的原因?
参考答案:
1.B? 2.B? 3.C? 4.C? 5.B
6.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亚欧?非洲
7.阿尔卑斯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8.④?便利的海洋运输
9.(1)意大利处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并且处在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地震频发。
(2)震源很浅,损失巨大,震中区距离人口密集区太近。
(3)地震发生于当地时间凌晨,当时大多数居民仍处于睡梦之中,处于黑暗中的居民难以有足够时间和反应逃离。
(4)不少遇难居民死于房屋坍塌,而大量房屋坍塌则归因于这些建筑的抗震性差。拉奎拉市许多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根本不可能抵御持续约半分钟的地震。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建设六大气象工程,即: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气候变化应对(一期)、空中云水资源化、新一代天气雷达、气象卫星和北京高性能计算机应用中心能力建设。据此回答1~3题。
1、建设天气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机制是我国六大气象工程之一,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影响范围最大的是
[? ]
A、洪涝
B、台风
C、干旱
D、寒潮
2、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我国应该提倡的是①大力推广循环经济②发展洁净燃烧技术和清洁煤技术③全面缩小工业生产规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④重点整治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能耗、物耗高的行业,实现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建设六大气象工程的重大意义有①气象监测、预报和服务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国家抗御风险和应急的能力②减小气象灾害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为促进经济平稳发展提供有力保障③空中云水资源化将取得重大突破,北方地区降水剧增,水资源紧缺问题将完全得到解决④太阳能、风能将成为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的主体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1、C
2、D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北京时间2010年10月25日22时42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省明打威群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7.2级地震,并引发海啸。10月26日晚8时左右,位于爪哇岛上的默拉皮火山开始喷发并且天空下起了“石头雨”,据此回答5-6题。
小题1:关于此次地震和火山喷发成因的叙述及所处板块边界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作用产生的,属消亡边界
?
B.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作用产生的,属生长边界
?
C.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产生的,属消亡边界
?
D.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产生的,属消亡边界
小题2:海啸的形成原理可概括为:“俯冲板块向上覆板块下方俯冲运动,上覆板块缓慢变形,不断积累弹性能量,最终达到极限,上覆板块弹起,形成巨大水柱,向两侧传播,形成海啸。”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海啸形成顺序的是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省发生里氏7.2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作用产生的,属消亡边界。正确答案选A。
小题2:根据材料中信息,“俯冲板块向上覆板块下方俯冲运动,上覆板块缓慢变形,不断积累弹性能量,最终达到极限,上覆板块弹起,形成巨大水柱,向两侧传播,形成海啸。”符合的是D。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大全《自然灾害与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