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水的运动》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城市内涝的形成和气候、下垫面状况、城市排水系统等多种因素有关,海绵城市的建设,增加了地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可缓解城市内涝,而不能根治城市内涝。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一年中等于和大于某一水位出现的天数之和称为历时。将一年内逐日平均水位按递减次序排列,以水位为纵坐标,历时为横坐标绘成的曲线,称为水位历时曲线。下图为某河流某水文观测站测得的水位过程线(水位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与水位历时曲线图。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水位过程(中间黑折现),该河1月12月都有水位即无断流无冰期,水位较高值出现在在夏季。地下水一般不是主要补给水源而是稳定补给水源,湖泊水补给在图中无法体现,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应为春季居多形成春汛,图中春季流量并不是很大,所以河流流量夏季最大为夏汛主要为雨水补给。
【小题2】过程是实际测量出来的,它表现为河流水位变化的实况。“历时”是表达逐日的平均水位,"将一年内逐日平均水位按递减次序排列,以水位为纵坐标,历时为横坐标绘成的曲线,称为水位历时曲线"。历时曲线图对于预报洪水有重要意义。仔细读题,可正确理解水位历时曲线,该河流水位最高大约72,出现在7月份持续时间只有几天所以在以水位为纵坐标的72处对应的横坐标只有不到1个月的一小段,而水位越低则出现的时间越长,所以对应的曲线只能是甲。
【小题3】读图可知,估算通航期月8个月。用尺在58处作与横坐标平行直线,该线与甲曲线有一交点,然后从1月处到该交点之间有几月则为多少天,大约10个月所以约300天。
考点:河流补给。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1:该区域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多属于( )
A.海陆间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以上都不是
小题2:该地区河流主要补给形式为( )
A.雨水补给
B.湖泊水
C.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D.地下水补给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水循环的类型可分为内陆循环、海陆间循环和海洋循环,图示新疆位于我国内陆地区,故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内陆循环。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该地区地处我国内陆地区,降水少,故雨水补给不是河流水主要的补给水源,而河流水源主要来自于高山冰川融水补给。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较强。学生只要能抓住我国区域地理位置的背景,并能结合水循环的基本分类和河流水源补给类型的基本特征即可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水循环和岩石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水循环与岩石循环有直接联系的环节是
[? ]
A.蒸发
B.降水
C.下渗
D.径流
2、关于两种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种循环动力来源相同
B.水循环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C.岩石循环以内力作用为主
D.水循环活跃的地区岩石循环也活跃
参考答案:1、D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填空题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共7分,每空1分)
(1)从地质构造看,戊为 ;从地貌类型看,丙为 。
(2)从地质作用看,乙处由 作用形成,丙、丁处由 作用形成。
(3)图中所示的水循环类型为_ ,其最重要的地理意义是 。
(4)人类大量砍伐森林,使水循环中 环节水量明显增多(填序号)。
参考答案:
(1)向斜(1分) 冲积扇(1分)
(2)内力(1分) 流水沉积(1分)
(3)海陆间水循环(1分) 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1分)
(4)④(1分)
本题解析:
(1)岩层变形是判断地质构造的主要依据,图中戊处岩层向下弯曲,形成向斜构造;从丙处的地貌景观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地貌形成于河流出山口处,呈扇形分布,为冲积扇地貌。
(2)乙处岩层出现断裂错位,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丙、丁两处分别形成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均属于流水沉积作用所形成的。
(3)图中所示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为海陆间水循环,它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
(4)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人类大量砍伐森林,使其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降水汇流速度加快,下渗减少,地表径流④环节水量明显增多。
考点:地质作用、水循环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自然灾害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