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7-31 17:16:2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表代表寒潮、台风、干旱、洪涝对四个地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完成下题。
地区
| 甲
| 乙
| 丙
| 丁
| 粤
| ☆☆☆☆
| ?
| ?
| ☆☆☆☆
| 川
| ?
| ?
| ?
| ☆☆☆
| 新
| ?
| ☆☆
| ☆☆☆☆
| ?
| 晋
| ?
| ☆☆☆☆
| ☆☆
| ☆
| ? 小题1:甲代表的自然灾害是 ( ) A.台风 B.寒潮 C.洪涝 D.干旱
| 小题2:乙对广东省危害小的原因是 ( ) A.森林覆盖率高 B.地形 C.降水丰沛 D.纬度位置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甲自然灾害在广东危害程度最高,而其他省份则不受其危害,可知甲为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乙在北方危害大,四川和广东不受其影响,应为寒潮;丙在新疆危害最大,应为干旱;丁在南方地区危害较大,为洪涝。 小题2:由上题知,乙为寒潮,发源于高纬度内陆地区,南下过程中受到东西走向山脉的阻挡,势力减弱,而广东纬度位置较低,所以广东影响小。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0分)阅读材料,读图回答问题。 风暴潮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导致海水异常升降,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图13中的甲图和乙图都是以某海湾为中心,并且两海湾都是风暴潮的易发区。
 (1)简析甲、乙两海湾风暴潮的主要类型及风暴潮多发季节的不同。(4分) (2)海南岛也是风暴潮易发区,给沿海区域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简要回答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空间分布特点及减灾对策。(6分)
参考答案: (1)甲海湾风暴潮的类型主要为台风(飓风)风暴潮,多发生在夏秋季节;(2分) 乙海湾的风暴潮类型主要为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冬春季节。(2分) (2)空间分布特点:在海南岛的东南部沿海。(2分) 减灾对策: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做好抗击灾害的组织和协调,公众广泛参与减灾活动,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4分)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本题解析: (1)根据图示:甲为墨西哥湾,乙为渤海湾。甲海湾风暴潮的类型主要为台风(飓风)风暴潮,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乙海湾的风暴潮类型主要为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冬春季节。 (2)海南岛的东南部沿海容易受风暴潮影响。防治措施有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做好抗击灾害的组织和协调,公众广泛参与减灾活动,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江苏省西南分布有少量的低山丘陵,其余大部分为平原,水系稠密。龙卷风尽管是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但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安全。 1951年—2007年江苏省龙卷风发生次数分布图。
 下表为江苏省龙卷风的季节状况
季节
| 春季
| 夏季
| 秋季
| 冬季
| 百分比
| 14.3%
| 76.5%
| 9%
| 0.2%
| (1)归纳江苏省龙卷风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4分) (2)针对龙卷风的灾害,提出几点减灾对策。(6分)
参考答案:⑴地域分布呈东多西少。夏春多冬秋季少。(4分) ⑵加强监测和预报;制定防灾紧急预案;进行减灾防灾的宣传教育;修建避难场所;加固建筑物;加强沿海防护林的建设等。(6分)
本题解析: (1)根据图表和龙卷风发生次数分布图,分别归纳龙卷风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即可。 (2)防灾和减灾,可以从工程措施(如加固堤坝)、生物措施(防护林建设)、监测预报(卫星遥感等技术)和开展宣传教育等几方面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下图,完成(1)一(2)题。
 (1)图中容易形成热带气旋的海域是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热带气旋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热带气旋是深厚的低气压涡旋 B.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C.是大气圈中物质运动引起气温突变而形成的灾害 D.可形成于热带的洋面和陆面上
参考答案:(1)A;有广阔的暖洋面,海水蒸发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空气上升,水汽凝结致雨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 “2007年2月27日,意大利西西里岛以北的斯特龙博利山口,橘红色的滚烫岩浆顺着山坡缓缓流下,碰到冰冷的海水冒出一团团白烟。”材料描述的自然灾害是
[? ] A、海啸 B、地震 C、泥石流 D、火山爆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