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卷《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7-31 18:03:1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右图是我国某地冬季等压线分布图。判断28—29题。
 小题1:此时,右图中甲地的风向和天气状况是 A.偏北风,晴朗 B.偏东风,阴雨 C.偏南风,晴朗 D.偏北风,阴雨
| 小题2:在20世纪,该河口三角洲曾经以每年1千米的速度向海洋推进,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围海造田 B.海浪侵蚀 C.海平面下降 D.河流泥沙沉积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西南部分地区图
 材料二:川气东送(图甲)被列为继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五大工程,新方案中的线路设有宜昌至濮阳支线,还有几条支线分别到达南京、重庆和四川的各城市。2010年该工程达到年输送天然气l20亿立方米,是我国又一条能源大动脉。
 材料三:上图乙是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目标图。? (1)重庆市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中心城市,在长期的工业发展中已形成以汽车和摩托车制造为主的机械工业,简要分析其机械工业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4分) (2)重庆市吸引IT产业转移会带来哪些有利影响?(3分) (3)依据甲图说明川气东送(普光至上海)与西气东输主干道(轮南——上海)相比,有何优点。(3分)
参考答案:(1)近钢铁工业基地,原材料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市场需要量大;工业基础条件好;有较丰富的技术人员和劳动力资源等(任四点给4分) (2)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有利于与发达国家IT产业的分工与合作;有利于对汽车摩托车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等(任三点给3分) (3)沿线地区经济较发达,市场需求量大;经过高原山区少,工程量小;运输线路较短。(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第一题注意从图中获取信息,紧扣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机械工业的特点进行分析。第二题应把握IT产业的特点,联系产业转移产生影响答题。第三题充分运用知识积累,结合图示信息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 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以发展航运 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中国水资源存在严重的空间分配不均匀问题。水资源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而中国华北地区与西北地区却严重缺水,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将长江水调到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以缓解该地区水资源紧缺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自南向北沟通的河流是? A.长江、淮河、黄河、海河 B.长江、黄河、淮河、海河 C.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 D.长江、钱塘江、淮河、黄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从长江流域引水到黄河流域以及北京、天津,故自南向北连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读图
 (1)结合欧洲地形图和气候分布图,分析温带海洋性气候在西欧分布最广的原因(3分) (2)莱茵河是世界著名的河流,自古以来就是西欧南北交通大动脉,试从自然方面分析其航运业发达的原因。(3分) (3)据图分析,A地与B地相比气候有什么差异,并说明导致差异的主导因素。(4分)
参考答案: (1)西欧平原面积广大,使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可以深入内陆,所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泛。(6分) (2)主要处于温带海洋气候区,降水丰沛且比较均匀;流域内地形平坦,利于航运。(4分) (3)气候差异:A地降水多;季节差异小;气温变化小(或气温年较差小)(还有其它说法意思对即可得分)(6分) 主导因素:海陆位置的差异(或A地位于沿海,B地深入内陆)(2分)
本题解析:第(1)题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在盛行西风的作用下形成的,对欧洲地形图可知:西欧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利于西风深入内陆,在加上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对西风增温增湿,使西风对西欧的影响更大,所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泛。第(2)题利于河流通航的条件是流量大,水量平稳。所以可结合西欧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去分析对莱茵河的流量和流速的影响。第(3)题读A、B两地的气候资料图可知:A地比B地降水多;季节差异小;气温变化小,原因是A地位于沿海,而B地深居内陆。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西欧的气候的成因,河流的航运条件,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理解影响西欧气候的因素,会分析气候资料图,掌握影响内河航运的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