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题《区域地理》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六)
A.农产品以水稻为主 B.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 C.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D.人多地少,机械化水平低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东北地区。
小题1:甲表示内蒙古高原的东部地区,草原广阔,故适宜发展畜牧业;乙表示小兴安岭地区,山区适宜发展林业。
小题1:丙地区表示东北地区的商品谷物农业,主要的作物为小麦、玉米;以国营农场的形式,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故C项正确。
小题1:保护湿地,因为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表现为湿地能够调节河流径流量,调节洪涝灾害;湿地能为生物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以下工业中,最有可能在20世纪60~90年代初从日本迁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
A.服装制造业?
B.钢铁工业?
C.生物制药工业?
D.化学工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读甲、乙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⑴甲乙两地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⑵甲地农业种植区侧重于?作物生产;乙区农业种植区侧重于?作物生产。(3)甲区种植业的大力发展,可能造成A河下游出现的问题有:?,?,?。
(4)乙地河流汛期出现在?季节。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该图是海南岛东西向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海南岛环带布局产业的主要依据是
A.人力资源的差异
B.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C.自然生态的差异
D.开发历史的差异
小题2:各带相比较
A.①⑤带是重点开发地带
B.③带面积最大
C.⑤带油气资源丰富
D.⑥带水资源丰富
小题3:有利于各区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项目是
A.①带划定为基本农田保护区
B.②带大力发展生态型工业和高技术工业
C.③带建椰林工程
D.⑤带高标准地规划和建设生态旅游区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海南岛环带布局产业的主要依据是地形。
小题2:根据地形可知①⑤位于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对外联系方便。所以是发展的重点。
小题3: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布局合理的是⑤带高标准地规划和建设生态旅游区。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该图是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判断图示东部地区的地势特点,并说明依据。(4分)
(2)比较图中河流甲、乙两段流经地形类型及河谷形态的差异。(8分)
(3)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8分)
参考答案:
(1)北高南低(西北高东南低)。依据:北部等高线大于200米,南部小于200米(或因为河流自北向南流)。(4分)
(2)甲处:河流流经丘陵地区,呈深窄的“V”形河谷;乙处:河流流经平原,河谷宽阔。(8分)
(3)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耕地资源相对缺乏;旱涝灾害频发;土壤(红壤)较为贫瘠。(8分)
本题解析:
本题以珠江流域的等高线图为背景,考查了地势、地形、农业相关的问题。
(1) 判断地势特点,主要依据:①等高线数值大小及分布②河流流向。通过阅读图形中的等高线:北部等高线大于200米,南部小于200米;同时图中河流自北向南流,从而判断地势北高南低。
(2) 判断地形类型,主要依据:①等高线数值大小(海拔高度);②等高线的密集程度(地形起伏大小)。本题中的需要判断甲乙两地的河谷形态,在思考时侧重考虑河流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甲处位于丘陵地区,以河流侵蚀为主,故河谷形态呈深窄的“V”形河谷;乙处河流流经平原,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河谷宽阔。
(3)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除了主要考虑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外,还需要考虑自然灾害、生态问题,甚至社会经济因素。结合当地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所以耕地资源相对缺乏;当地位于季风区,故旱涝灾害频发;当地的土壤较为贫瘠。
1、根据等高线图,推断地势。2、河流河谷地貌的分布。3、农业生产条件的分析
点评:
本题结合区域等高线图,考查了与之联系密切的地势,并要求说明判断理由;考查了河谷地形类型;考查了农业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整体具有一定综合性,考查了读图能力,对于区域定位亦有一定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区域生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