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A.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B.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C.距海港近,交通方便 D.经济发达,市场条件好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图1为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图2为2002年-2007年我国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BC
小题2:AC
本题解析:本题较为清晰图片如下:

小题1:本题考查我国自然资源利用的现状。从2000年到2007年耕地面积一直减少,但耕地面积总保持在1.2亿公顷以上。所以A错误,B正确。2002年-2003年斜率最大,耕地面积减少最快;所以C正确。2003年-2007年各年耕地面积减少幅度相同,表示错误。所以本题选择BC选项。
小题2:根据图2判断:图中面积增大的为园地和林地,还有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等。说明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建设用地的增加和退耕还林。所以本题选择A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4分)
材料一:图甲为“内蒙古自治区简图”,图乙表示内蒙古自治区不同经度的植被(包括森林、草原和农作物)覆盖率的变化情况。
材料二:内蒙古有富煤之忧,窝电之困。内蒙古“十二五规划”提出“煤从空中走”和 “煤—电—用”一体化发展战略,围绕“用”这个核心进行规划,主要有:煤—电—冶(有色金属冶炼);煤—电—化(重化工业);煤—电—热(热电联产);煤—电—建(建材产业)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1)图甲所示的植被覆盖率空间变化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分析该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河套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其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有:地势平坦、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2分)
(3)呼伦贝尔地区主要的农业类型是?。保护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内蒙古自治区提出“煤从空中走”,将输煤变为输电,试评价这种做法对内蒙古自治区产生的影响。(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内蒙古建设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意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植被覆盖率自东向西逐渐降低,在107°E附近植被覆盖率明显升高(1分)?降水量自东向西递减,107°E附近(河套平原地区),由于水资源较为丰富,耕地比重大,植被覆盖率升高(2分)
(2)光照资源丰富?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任答两点得2分)
(3)畜牧业(1分)?合理放牧,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建人工草场;合理利用水资源(任答两点得2分)(4)利: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减轻运输压力,减少损耗,节约运输成本(2分)?弊:加重当地环境污染;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1分)
(5)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延长产业链,增加经济效益;减少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增加就业机会(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来谈)
本题解析:
(1)读图乙得到甲图植被覆盖率由东向西降低,从图中107°E附近植被覆盖率在趋势线以上,两侧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在趋势线以下得到107°E植被覆盖率明显升高。再从甲图中降水量从东向西减少,河套平原农业的发展使植被增加两个方面说明原因。
(2)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包括热量、光照、降水、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河套平原纬度较高,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热量、降水对农业生产并不十分有利,其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应从光照、地形、土壤、水源来说明。
(3)呼伦贝尔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部,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草类生长良好,农业生产应以畜牧业为主,过度利用草场资源是当地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措施实际上就是回答合理利用保护该地区草场资源的措施。
(4)内蒙古变输煤为输电的影响既要回答有利影响,又要回答不利影响。火力发电排放污染物多,用水量大,因此其不利影响主要是加重当地环境污染;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
(5)从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延长产业链,增加经济效益);生态(减少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社会(增加就业机会)三个方面说明内蒙古建设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在丘陵缓坡发展种植业,首先要改造的自然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土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丘陵地区地势起伏大,发展种植业不利于水土保持,但缓坡修造梯田,是对地形的改造,可以发展种植业。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等值线图》考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