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区域地理》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A.a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 B.b时期环境质量最佳 C.c时期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 D.b-c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三轴坐标的读图应注意读图方法,先以每条横坐标的原点位置确定纵坐标,以与纵坐标平行的原则读数。
小题1:a时期第一产业为55%,第二产业为20%,第三产业为25%,此时以第一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刚刚起步,以小型的轻工业为主。b时期第一产业为20%,第二产业为55%,第三产业为25%,由于第二产业的比重较大,工业带来的问题较大,环境质量较低,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提高将要迫使一部分企业外迁。c时期第一产业为15%,第二产业为30%,第三产业为55%,此时以第三产业为主,但不一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根据各点的产业数值可以看出一般规律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特别是较高的阶段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提高。
小题2:见上题分析。
小题3: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地带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渐增大,故选C项。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三轴坐标的正确读图,调用课本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规律和我国东西部经济地带的产业发展差异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36分)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重庆与武汉气温年较差的差异,并说明主要原因。(6分)
“人在江底走,水在头顶流”是对图中①河段景观的描述。
(2)简析此河段景观的成因。(8分)
(3)说出图中②地区最适合发展的工业部门,并说明主要原因。(8分)
(4)简析武汉市发展成为江汉地区中心城市的条件。(6分)
2010年12月22日,我国建设难度最大的山区铁路“宜(昌)万(州)铁路”通车。万州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对宜万铁路线及其沿线地区造成极大危害。
(5)说出为减少此类灾害对铁路的影响而采取的主要措施。(8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该表反映了2008~2010年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加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四大经济圈2008~2010产业结构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C.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
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小题2:与其他经济圈相比,珠三角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A.第一产业比重较低
B.第二产业中轻工业比重大
C.劳动无素质比较高
D.生产技术和设备比较先进
小题3:为了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中比重将上升的有:
①劳动密集型②资金密集型工业③技术密集型工业④资源密集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2002~2003年四大经济圈的第二产业比重都上升,而第一、三产业比重都略有下降。
小题2:重工业是单位能耗最高的产业部门,珠三角地区是我国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而其他三大经济圈的重工业比重都大于珠三角地区。
小题3:长三角地区拥有资金、技术方面的优势,产业结构调整应发展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我国的区域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影响产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图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深圳居住用地面积逐年减少?
②居住用地变化主要动力是人口增长和收入水平?
③深圳逐渐成为商贸和服务型城市?
④工业用地所占比例近年渐小,集约土地,向重化工业转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三产业用地比重增加,工业用地比重先增后减,居住用地比重减少。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题《人口增长与人口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