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捅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如图)。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据此回答以下各题。
 1.下列关于“木桶”的说法最正确的是2.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1.下列关于“木桶”的说法最正确的是2.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根据“木桶原理”,地球的环境承载量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
B.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C.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
D.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
E.气候适宜
F.本国自然资源丰富
G.大量地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
H.人口素质较高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1.木桶容量在木板高度一定的前提下是一定的。同样,环境人口容量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也具有相对确定性。
2.在一个开放系统中,资源互补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生产能力越发达,利用系统外资源的能力就越强。日本、荷兰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大量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所以具有较高的人口合理容量。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以下是相关的主要数据。读后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全国第一次到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叙述正确的是: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出我国最严重的人口问题是:
1.关于全国第一次到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叙述正确的是: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出我国最严重的人口问题是:
A.人口总数一直递增而且增幅越来越大
B.人口总数一直递增但增幅一次比一次小
C.每次人口总数比前次有增加,但增幅从第三次后明显减缓
D.每次人口总数比前次虽有增加,但增幅从第三次后呈下降趋势
E.人口增长过快
F.人口老龄化加剧
G.城镇化太快
H.人口性别严重失调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 的人口问题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
1.直接根据图示综合分析,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人口总数不断增长,但从第三次之后,人口增幅开始下降,D项正确。
2.结合表格资料分析,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人口的主要问题。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如右图,若该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

A.西风、自西向东流
B.西北风、自东向西流
C.东南风、自东向西流
D.东风、自西向东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重化工业应布局在河流下游和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依据图中重化工业的布局和指向标判定主导风向为西风,河流的大致流向是自西向东。
考点:主要考查了工业区的布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城市功能分区为材料,要求学生掌握工业区的布局原则。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1.下列有关美国人口迁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2.导致美国地区间人口迁移的数量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70年代东北部地区迁出人口多于迁入人口
B.70年代南部地区一直是人口迁入地区
C.80年代东北部地区人口迁出大于人口迁入
D.80年代迁往“阳光地带”的人口数量明显减少
E.地区气候差异
F.环境质量变化
G.经济收入变化
H.经济结构调整
 
	参考答案:1. D
2. D
	本题解析:1.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80年代美国迁往“阳光地带”的年均人口数量在增加。
2.经济结构的调整,导致了美国不同地区间人口迁移的数量在发生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以下关于城市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城市规模越大,经济效益越好,因此,应积极推动城市向大型化方面发展
B.城市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C.目前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水平和城市人口数量上都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D.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速度、规模在二战以后达到空前的规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