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台湾省台东市以东约33千米处的绿岛,是台湾东部的海上乐园。下图为绿岛等高线地形图。读图2,回答1~2题。

1.岛上夏季水量最大河流的流向为
[? ]
A.西北-东南
B.西南-东北
C.东南-西北
D.东北-西南
2.关于该岛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该岛面积约为20km2
B.M地点最适合夏至日观测海上日出
C.东南部地势平坦降水少,适宜晒盐
D.7月时该岛与澳大利亚西北部的风向相同
2、综合题 下图为中国部分区域多年平均径流深(径流深指计算时段内的径流总量平铺在水文观测站以上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厚度)随经度的变化示意图,图中选取的是沿台湾—江西—四川— 青海等省一线水文观测站(图中小圆点)以上流域面积的数据。分析回答1、2题。

1.等流域面积的下列地区,多年平均径流深最大的是
[? ]
A.台湾山脉中央地区
B.四川盆地
C.东南丘陵
D.准噶尔盆地
2.图中径流深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径流深随经度变化的规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植被的疏密程度
B.径流深随经度变化的规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西北季风的影响
C.图中曲线在甲点出现明显转折,原因是此处地处地势阶梯分界处,地形抬升作用影响了降水量
D.图中曲线在甲点出现明显转折,原因是此处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3、综合题 国务院于2009年11月 23日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从此,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发达的经济区。而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被批准,黄河三角洲地区也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加快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不仅关系到环渤海地区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局,也关系到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材料二:黄河三角洲土地广阔。近几年,黄河三角洲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畜牧、水产、林业、农产品加工和经济作物种植全面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稳步提高,引进培育了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质农产品,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了较大突破,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材料三:黄河三角洲未来将充分发挥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以大型化、集约化、基地化、精细化为方向,以重大项目为龙头,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严格环保准入,强化科研论证,改进技术工艺,壮大循环经济,着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延伸拉长石油化工和盐化工产业链,促进两大产业有机结合,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重化工生产基地。
(1)试简要比较两三角洲地区地理环境的不同。
?
气候类型
耕地类型
主要矿产
经济发展历史及优势
黄河三角洲
温带季风气候
?
?
?
长江三角洲
?
水田为主
较贫乏
发展早、区域经济协作成熟
?(2)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该区域近几年农业发展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上述材料分析该地区发展石油化学工业的区位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1—2题。

1、影响岛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A、海陆位置
B、纬度与地形
C、纬度与洋流
D、地形与洋流
2、据图推测该岛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 ]
A、南多北少
B、东北到西南递减
C、西多东少
D、东南向西北递减
5、单选题 ?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及其郊区土地利用变化图”、该城市人口在100万以上,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为75度26分,位于东经115度。据图完成1—3题。

1、该城所在地区盛产的农作物是
[? ]
A、水稻
B、甘蔗
C、小麦
D、椰子
2、流经该城市的河流有些年份出现特大汛期,有些年份夏季流量较小。有些年份出现特大汛期的时间以
? 及形成原因是
[? ]
A、4—5月份热带气旋控制
B、6月份准静止锋控制
C、7—8月份快行冷锋影响
D、7—8月份冰雪融水补给
3、从农业产业结构分析,隶属该城市郊县农业产业结构的方向合理的是
? ①利用当地气候优势条件,大力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及其相关的加工工业
? ②从城市近郊向郊县依次形成蔬菜、肉、乳、禽、蛋、水果、小麦、棉花的农业基地
? ③扩大原有工业基地的规模,大量吸收农村劳动力
? ④发展以小麦、花生加工工业或利用城市协作条件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乡镇企业
[?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