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卷《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①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边界,②位于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边界,③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边界,④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边界。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2010年4月以来,该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川附近火山多次大规模喷发。火山灰在7000~10000米左右的高空形成了火山灰云团,弥漫到欧洲,给航空业造成了重大损失。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因只有岩浆才能形成岩浆岩,所以a为岩浆岩,C为岩浆,b为沉积岩,d为变质岩,此次火山过程是岩浆到岩浆岩,应为7,所形成的岩石是岩浆岩,应为a,故选A。
【小题2】冰岛处于两大板块的张裂处,所以其东侧的板块主要向东南方向移动。故选C。
【小题3】该岛所处的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此气压带被亚欧大陆形成高压切断时为冬季,所以孟加拉国为干季,降水较少;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因此季节降水较少,长江的径流量少,所以长江口盐度较高;而此季节,中国北极为极夜,是进行天文观测的最佳时期。故选D。
考点:地壳物质循环、大气环流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全称“钓鱼台群岛”,位于台湾东北部,由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大南小岛、大北小岛和飞濑岛等岛礁组成,总面积约6平方千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钓鱼岛的成因是( )
A.位于板块的张裂处,由火山喷发形成
B.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
C.由河流泥沙大量沉积形成
D.由珊瑚虫死亡后沉积形成
小题2:下列关于钓鱼岛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多,水资源丰富
B.位于热带地区,热带雨林资源丰富
C.岛上及其附近海域各种矿产资源都较丰富
D.岛屿附近大陆架宽广,且有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岛屿按成因分三大类,火山岛、大陆岛、珊瑚岛、沉积岛。钓鱼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地带,是板块消亡边界,不是张裂处,A错、B对。从钓鱼岛位于消亡边界看,一般是火山岛。由河流泥沙大量沉积形成的是沉积岛,C错。由珊瑚虫死亡后沉积形成的是珊瑚岛,D错。
小题2:钓鱼岛受季风气候影响,气候海洋性强,降水多,但是岛上基岩裸露,尖峰突起,水资源并不丰富,仙人掌遍地丛生,A错。位于亚热带地区,不是热带植被,植物为适应海上强风环境,都长得矮而粗壮,B错。岛上及其附近海域石油等多种矿产资源都较丰富,不是各种资源,C错。岛屿附近大陆架宽广,且有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D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题。
1.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2.一般情况下,下列岩石中能找到化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E.岩浆岩
F.沉积岩
G.变质岩
H.花岗岩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构成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岩浆岩、沉积岩及已生成的变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指向变质岩的箭头代表变质作用,从图中可推断出③符合题意。
2.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并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由于沉积岩是有碎屑物质一层一层的沉积而成,所以只有在沉积岩中才能找到化石 。
考点:本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点评:本题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考查学生对地壳物质循环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图中各数字代表的作用力。三大类岩石重熔再生都可以变成岩浆,而岩浆岩只能收岩浆冷凝而成,指向变质岩的箭头代表变质作用,指向沉积岩的箭头代表外力作用。沉积岩中含有化石。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清水断崖位于我国台湾省东部海岸,依山傍海,崖岸壁立,为台湾八大胜景之一。读图回答10--12题。
小题1:清水断崖海岸地质作用强烈,其内、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分别是
A.地壳运动和海水侵蚀作用
B.岩浆活动和流水侵蚀作用
C.地壳运动和冰川侵蚀作用
D.岩浆活动和流水沉积作用
小题2:监测清水断崖海岸发展动态主要使用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是
A.全球定位系统
B.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小题3:下列关于台湾岛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量大、水流缓
B.流程短、水流急
C.流量大、汛期短
D.落差大、航运价值高
参考答案:
小题1: A?
小题2: B?
小题3: B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形态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重力能等,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它将高山削平,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该地内力作用为地壳运动,外力作用为海浪侵蚀。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监测清水断崖海岸发展动态主要使用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3:河流水文特征包括:水位、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汛期长短;含沙量大小;有无结冰期;河水流速大小;水能资源是否丰富。台湾岛河流流程短、水流急。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大气的热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