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受热过程》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七)
A.受气压带①控制,终年高温多雨 B.⑥位于30°S,空气遇冷下沉 C.风带⑦为东北信风带 D.风带⑧为盛行西风带 2、填空题 锋面形成或加强的过程叫锋生,锋面消失或减弱的过程叫锋消。下图中T1、T2、T3为等温线,t1、t2、t3为气流辐合或辐散过程中的三个时刻。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
3、其他 实验题。
? 某学生取两个250 ml 的锥形瓶。一个装满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另一个锥形瓶内是空气。用连有温度计的单孔橡皮塞塞住瓶口,把它们彼此靠近置于实验桌上,锥形瓶底部放一块面积大于两个锥形瓶瓶底面积的黑色木板或者纸板。在锥形瓶上方用功率为l00 W 的灯泡均匀地照射,观察瓶内温度升高的情况。
?(1 )观察两只锥形瓶的温度,你能发现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这个实验中放置黑色木板或者纸板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联系该实验,请你说说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产生的影响及人类应采取的对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谚语说:“十雾九晴”(主要指在深秋、初春和冬季的夜晚),意思是指雾多发生在晴天时,这是因为
[? ]
A、晴天大气中水汽数量多
B、晴天时固体杂质多
C、晴天时大气运动缓慢
D、晴天时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快
5、综合题 (28分)读我国某地区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淡水湖,在地质构造上为断层凹陷湖盆。洞庭湖陷落的幅度较大,两大湖盆自形成以来一直接受长江的泥沙淤积。洞庭湖由于特殊的位置、特殊的水系水文状况及湖盆特点更容易受到来自长江的泥沙淤积。目前已有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为第二大淡水湖,其地位被鄱阳湖所取代。
材料二? 2010年12月22日,随着宜昌至万州铁路胜利通车,至此,沪渝沿江铁路全线贯通。沪渝沿江铁路,东起上海,经南京、武汉至重庆和成都,横跨我国上海、江苏、安徽、江客、湖北、四川、重庆等七个省市,全长2116km,
(1)武汉市长江流域“三大火炉”之一,分析每年7—8月武汉市民感到非常闷热的原因。(8分)
(2)分析洞庭湖比鄱阳湖更容易受到长江泥沙淤积的自然原因。(8分)
(3)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洞庭湖淤积、萎缩对当地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6分)
(4)指出图示地区在修建沪渝沿江铁路时要客服哪些不利的自然条件。(6分)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地壳物质循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