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四)
A.热岛效应 B.焚风效应 C.集聚效应 D.雨岛效应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该地区最高点位于第一幅图中,海拔大致范围在1500 m~1800 m。答案选A。
【小题2】北纬52°某地总体位于盛行西风带内,B点的位置位于山顶的东部,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具有明显的焚风效应。答案选B。
考点:该题考查等高线示意图及焚风效应。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4个点的气压关系为①<②<③<④
B.甲地多晴朗天气
C.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D.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图示等压面的分布,①位于等压面之下,③位于等压面之上,结合垂直方向上气压分布的一般规律:越往上气压越低,故判断四地的气压高度为①>②=④>③。A错误;高空①地为高压,则近地面甲地气压低于乙地,说明甲地盛行上升气流,故多阴雨天气,B项错误;甲地盛行上升气流,说明甲地的气温高于乙地,C项正确; 近地面甲地气压低于乙地,则水平气流由乙地流向甲地,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与等压面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掌握垂直方向上气压分布的一般规律和热力环流对气压、气温分布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热力环流中高空与近地面的气压分布相反。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10”( 图中,①②两地纬度相同,海陆位置相近,各箭头表示不同的辐射形式),读图回答题。
1.①地的各种辐射,以可见光为主的是2.如果②地云量增多,则A2与D2的变化表现为3.①②两地热力状况为
A.A1
B.B1
C.C1
D.D1
E.两者均增强
F.两者均减弱
G.前者减弱,后者增强
H.前者增强,后者减弱
I.A1>A2
G.B1>B2
C1<C2
D1>D2
参考答案:1. A
2. C
3.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①地的辐射A1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吸收较少,因此A1以可见光为主。
2.如果②地云量增多,则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A2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会减弱;D2为大气的逆辐射,会增强。
3.:①地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②地多,所以A1>A2。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过程。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大气热力作用的过程,并结合大气吸收作用、云层的反射作用和大气密度对削弱作用的影响等内容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北半球中纬地区有一闭合气压系统,其风向为顺时针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系统气压状况为低气压?
②该系统中心气流以下沉为主
③该系统气压状况为高气压?
④该系统气流状况为气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天气系统。根据北半球的气旋周围的风向呈逆时针旋转;而反气旋的风向呈顺时针旋转,判断该天气系统为北半球的反气旋,即高压,故②③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对下图所示天气系统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受其控制我国长江流域出现“伏旱”
B.其为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的台风
C.南极的极地东风带与其旋转方向一致
D.为澳大利亚附近海域的热带气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图示为高压中心,气流呈顺时针方向辐散,说明是北半球的反气旋。受其控制我国长江流域出现“伏旱”,A对。我国东南沿海登陆的台风是低压中心,B错。南极的极地东风带方向是东南风,与其旋转方向不同,C错。澳大利亚附近海域在南半球,D错。
考点:常见天气系统及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运动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