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定稿题)
图示区域时常发生季节性洪水灾害,其特征为“一日一峰”,白天流量很大,夜晚洪峰消退。读图回答问题。

(1)分析该区域季节性洪水“一日一峰”的形成原因。(4分)
(2)简述季节性洪水灾害对当地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危害。(6分)
参考答案:
(1)白天温度升高,大量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峰(2分),夜晚气温降低,冰川消融量减少,洪峰消退(2分)。
(2)洪水冲刷坡地土壤,土壤肥力下降(2分);春季大量洪水淹没农田,影响农作物播种(2分);夏季正值作物生长期,河水暴涨,淹没农田,导致减产(2分)。
本题解析:
(1)河流的水位变化与补给有关,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因为气温有日变化所以洪水“一日一峰”。白天温度升高,大量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峰,夜晚气温降低,冰川消融量减少,洪峰消退。
(2)洪水也是地表径流,所以冲刷坡地土壤,土壤肥力下降。洪水危害主要是淹没土地,不同季节影响不同的农事活动。春季大量洪水淹没农田,影响农作物播种,夏季正值作物生长期,河水暴涨,淹没农田,导致减产。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气象灾害与发生时间的组合,正确的是(? )
A.台风——夏秋季节
B.暴雨洪涝——春夏之交
C.寒潮——春秋两季
D.干旱——冬季半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气象灾害发生的时间:
A.台风——夏秋季节,正确。
B.暴雨洪涝——夏季,春夏之交不对。
C.寒潮——秋末、冬季、初春,春秋两季不准确。
D.干旱——冬季半年,不准确。我国不同地区干旱原因、干旱时间是不同的,如东北春夏旱、以春旱为主,长江下游夏秋旱、以秋为主,东南地区冬春连旱。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气象灾害发生的时间,难度居中,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某地地震主要震中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该地多地震是由于
[? ]
A.位于亚欧大陆与太平洋的交界处
B.多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C.火山活动强烈
D.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接触带上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图为某气象台发布的墨西哥湾及邻近海区飓风近地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1—2题。

1、此时降雨集中分布在飓风东北部的主要原因是
[? ]
A.气流上升速度快
B.形成锋面雨
C.凝结核多
D.气温较低
2、预计飓风中心经过70小时到达A市。到达A市时,所在地的区时为
[? ]
A.8日13时
B.8日23时
C.9日13时
D.9日23时
参考答案:1、A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当地时间2010年9月4日凌晨,新西兰南岛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10公里。据悉,地震造成多人受伤,其中只有2人伤势较重,但没有造成人员死亡。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将此次“零死亡”大地震称为“奇迹”。
材料二
加勒比海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4点53分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10公里,震中离海地首都太子港只有15公里。海地总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最终可能“超过10万人”,造成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1)新西兰每年发生万余次地震,说说新西兰地震多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分析新西兰南岛此次“零死亡”而海地地震造成如此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新西兰地处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2)新西兰震中距市区较远;地震持续的时间较短;震区人口密度低,地震发生在凌晨,受灾严重的市中心商业区无多少人活动,客观上减少了人员伤亡的几率等;建筑物质量高,新西兰民众长期接受灾害知识教育,国家设立应急体制,建立行之有效的灾害防御体系,抗震能力强。海地震区人口分布集中;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和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使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受灾强度不断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差;海地经济落后,建筑物抗灾能力差。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