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2010年2月28日农历虎年元宵节出现了52年来的最圆月。
1.上海地区元宵明月升起的时间是
A.日出时分?B.正午时分?C.傍晚时分?D.子夜时分
2.元宵节,月、地、日三者位置关系大致是
A.呈一直线,地球居中?B.呈直角,月球在地球西边
C.呈一直线,月球居中?D.呈直角,月球在地球东边
3.有关月球运动状况的正确叙述是
A.公转周期大于自转周期?B.公转一周,昼夜更替一次
C.公转周期小于自转周期?D.昼夜更替时间比地球短
参考答案:
1.C
2.A
3.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北京围绕故宫一带的市中心不是中心商务区,而是行政区,其原因是
A.主要受历史因素和城市性质的影响
B.该地段的交通通达性非常差
C.地段地价太高
D.该地段的地形非常不适合作为商业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城市功能区的区位受早期土地利用的影响,北京故宫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物古迹,是古代的行政区,而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受历史因素和城市性质的影响,围绕故宫一带的市中心不是中心商务区,而是行政区。故选A。
考点:功能分区
点评:本题考查北京故宫一带的功能区的成因,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掌握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问题。
1.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②阶段Ⅰ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快
③该国可能属发达国家
④阶段Ⅱ,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2.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①资金密集型产业
②技术密集型产业
③资源密集型产业
④现代服务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E.①②
F.③④
G.②④
H.①③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且城市化水平高,是发达国家的特征。
工业化水平是1940年前不断上升,1940 后开始下降。选择B项。
2.根据题意可知,阶段Ⅲ是以第三产业为主,劳动力就业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于现代服务业。选择C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图。读图完成问题。
1.该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集中区由市中心向外依次是2.距市中心4千米附近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商业及公共服务、住宅、工业
B.住宅、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
C.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住宅
D.住宅、工业、商业及公共服务
E.政策、劳动力
F.市场、劳动力
G.地租、市场
H.政策、地租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图中某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可以判断,离中心近付租能力强的是商业及公共服务;其次是住宅,住宅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最外围是工业区。
2.距市中心4千米附近工业发展是因为离市场近,劳动力丰富。
考点: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分区。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城市功能分区。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0世纪60年代,我国西部某平原地区在各集镇形成周期性集市。农历每月内,集市逢一、四、期在①地,其余各天分别在周围六个集镇,如图所示(初一、十一、廿一为逢一,其余类推)。回答题。
1.该地区2.①地不能每日都成为集市的根本原因是
A.集镇分为两级
B.集市的周期为3天
C.①地的服务范围比②地小
D.②地的服务功能比①地齐全
E.供交换的商品种类太少
F.为方便各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G.各集镇之间交通不便
H.当地居民的购买力不足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从材料和图示分析可看出集镇等级分为两级,①地逢一、四、七形成集市,等级高;其他六个等级低;且为同一等级。故①地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都高于其它六地。
2.①地不能每日成为集市,因其位于我国西部平原地区,经济欠发达,人口稀少。当地居民购买力不足。商业网点的设置需要达到其门槛人口才能有盈利。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商业网点的布局。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商业网点的布局遵循市场最优、交通最优原则,商业网点的设置需要达到其门槛人口才能有盈利。
【知识小结】商业网点
1.形成:自然条件是形成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如山区、平原自然条件不同,产生分工,导致商品流通,出现商业网点
2.密度: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制约商业网点的分布
3.效益:靠近商品生产地,有利于及时进货,缩短商品运输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交通运输技术的进步加速商品流通,商品冷冻技术的提高、包装技术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
4.组织形式:人口稀少地区,采用流动服务形式,交通方便地区采用固定形式如商业街、商业小区、电子计算机等技术的出现又出现了电视、网上购物和无人售货机等购物办法。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