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是
A.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带
B.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相碰撞的地带
C.世界上绝大多数湖泊集中分布的地带
D.世界上最主要的地震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两大地震带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著名平原中,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的是
A.恒河平原
B.亚马孙平原
C.拉普拉塔平原
D.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法国与德国的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法国工农业均发达,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工业产值约占20%,农业产值约占4%。法国气候温和湿润,平原占国土总面积的2/3,耕地面积达3350万公顷,土壤肥沃。法国地中海沿岸盛产葡萄。
德国经济高度发达,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工业产值约占30%,农业产值约占1%。德国耕地面积1183万公顷。德国北部为平原,多沼泽湿地山地,土壤贫瘠,低温潮湿日照少;中部为;南部为高原与山地。
(l)法国的西南部隔比利牛斯山脉与_____半岛相连;德国的西北部、东北部分别濒临北海、______海。
(2)在法国的塞纳河、罗讷河中,向南流人地中海的是____河;在德国的莱茵河、多瑙河中,向东流入黑海的是____河。
(3)在下列沿图中剖面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中,正确表示法国与德国地形分布的一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根据图文有关信息判断:法国的地势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德国的地势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工业区中,在以煤炭为原料的产业基础上实现转型的有
①德国鲁尔区②法国加来③德国慕尼黑④法国巴黎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法国煤炭资源趋于枯竭,口前发电量中比重最高的是
A.风能发电B.潮汐发电C.水力发电D.核能发电
(7)法国、德国工农业结构特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法国、德国耕作业条件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法国盛产葡萄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近年来,法、德两国与我国在各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写出你所知道的有关中法、中德经济(或文化)合作交流的实例。(法、德两国各举1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伊比利亚?波罗的
(2)罗讷?多瑙
(3)D
(4)东南高西北低?南高北低
(5)A
(6)D
(7)法国工农业均发达,德国工业比重较大,而农业比重较小
(8)法国气候温和湿润,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
德国热量条件较差,耕地而积较小,土壤较贫瘠
(9)法国南部为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光照条件好
(10)法国举例:空中客车、家乐福超市、地铁车辆、中法互办文化年等。德国举例:大众汽车、西门子电器、磁悬浮、麦德龙超市等。
本题解析:(l)阅读法国、德国地理简图,回顾教材中欧洲半岛与海域分布,不难写出答案。
(2)回顾欧洲主要河流,结合简图内容,可知经过巴黎向北注入英吉利海峡的为塞纳河,向南流入地中海的是罗讷河;在德国的莱茵河向北注入北海,多瑙河向东流入黑海。
(3)根据法国简图河流向西向北注入大西洋知,法国地形东南高、西北低,所以②剖面图较合适;根据材料叙述及河流流向,可知在德国地理简图中自B到A应分别为平原、山地、高原和山地,④图符合,故选D。
(4)结合(3)题分析,可知法国地势大致东南高,西北低,德国地势大致南高北低。
(5)由两国地理简图知,法国加来、德国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两地在煤炭基础上发展重工业。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等原因,两地在原有产业基础上实现转型。
(6)属识记内容,法国目前发电量中核能发电占80%以上,故选D。
(7)德国、法国工农业结构特征可直接从材料中看出。
(8)耕作业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等方面分析。阅读文中材料可知,法国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耕地面积较大、土壤肥沃;德国由于北部平原纬度高,热量不足,多沼泽湿地,土壤贫瘠,中南部为高原山地,耕地面积小。
(9)葡萄生长需要充适的光照和热量条件。由材料知,法国地中海沿岸盛产葡萄,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光热条件好。
(10)本题考查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时事新闻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图15和图16分别为澳大利亚和印度略图。

材料二:澳大利亚国土面积768万平方公里。澳大利亚十分重视提高畜牧业的科研水平,对畜牧业的科研给予较高的资金投入。
材料三:澳洲国家统计局(ABS)公布的数据显示,澳洲人口正在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2倍增长。2009年9月澳洲人口就已超过了2200万人,仅去年一年就增加了将近50万人。人口增长率高达2.1%。
材料三:印度国土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 2.1亿人。澳大利亚最大钢铁公司在印度投资建立多家工厂,以满足印度汽车制造商和建筑商对钢材的大量需求。
(1)分析A地区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5分)
(2)分析印度吸引澳大利亚钢铁公司建厂的主要区位因素。(4分)
(3)近年来澳大利亚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说明这种人口增长方式对该国的影响。(3分)
(4)指出上述两国间近年来人口迁移方向,并说明原因。(4分)
参考答案:(1)海陆交通便利(靠近主要公路,距海港近)(1分),附近人口、城市较为密集,有广阔的国内外销售市场(1分);劳动力素质高(1分);政府扶持鼓励(1分);科技发达,机械化程度高等(1分)。
(2) 印度煤、铁(1分)等矿产资源丰富(1分);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1分);市场广阔(1分)。
(3)外来人口的迁入(外来移民)(1分)?带来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1分)增加人口对社会、环境的压力。(1分)
(4)由印度向澳大利亚迁移(1分)?印度人口众多,人口压力大(1分),就业困难(1分),社会福利保障差等(1分)[或澳大利亚地广人稀(1分),就业机会多(1分),社会福利高等(1分)]。回答合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1)图示A为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混合农业带,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可从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和工农业基础等方面分析。(2)影响钢铁工业布局的主要区位条件可从矿产资源、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等因素分析。(3)人口数量的增长应从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方面考虑,澳大利亚属于发达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低,故其人口数量增长主要是由于机械增长(人口迁入影响),该国作为人口迁入国,其影响主要从提供劳动力、促进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等有利影响和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分析。(4)受经济因素影响,世界人口迁移目前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原因可结合推理理论,主要从经济因素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区域地理的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影响工业、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的一般分析思维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主要一般分析思维的归纳,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注意答题的完整性。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欧洲西部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A国的新兴工业区,以?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2分)
(2)分析西欧乳畜业形成的气候因素(4分)
(3)分析 B国成为工业化最早国家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1)中小企业(2分)
(2)西欧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这种气候条件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适宜发展奶牛饲养业。(4分)
(3)(6分)①地理原因: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使得该国航海业发达。
②资源原因:煤、铁、石油工业原料丰富。
③历史原因:侵占殖民地,掠夺资源,占领市场,使得该国资本雄厚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1)图示A位于意大利中部,判断为意大利的新兴工业区,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形成独特的工业小区模式。(2)西欧由于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终年温和多雨,故适宜牧草生长。(3)利于工业发展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因素:交通、科技、历史基础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