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地理高频试题、高中地理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地球与地图 地球 地图: 地图的基本知识 等值线图 宇宙中的地球 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 宇宙探测 人类认识的宇宙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壳物质循环 内力作用与地貌 大气的热状况 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运动 全球气压带 常见的天气系统 气候类型及其判断 大气的圈层结构 水的运动 陆地上水体 世界洋流分布 水资源利用 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要素 地域分异规律 陆地自然带 自然对人类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 全球气候变化 资源对人类生存: 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自然灾害发生 人口与城市 人口与地理环境: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人口迁移 人口分布 人口性别 城市与地理环境: 城市的空间结构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的区位因素 地域文化 生产活动 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工业生产 工业区位因素 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 交通运输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线路 交通运输布局 城市交通的特点 商业中心和国际贸易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工业化 区域农业生产 人类与地理环境 人地关系思想 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区域地理环境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 荒漠化的防治 水土流失的治理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区域地理 世界地理 世界分区地理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中国的农业和工业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区域差异 东部季风区 国土整治 选修部分 宇宙与地球 太阳系和地月系 海洋地理 海洋和海岸带 海洋环境问题 海洋开发 海洋权益 旅游地理 旅游活动设计 旅游景观的欣赏 旅游与区域发展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文化景观 文明旅游 城乡规划 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与环境 主要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 防灾与减灾 环境保护 资源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问题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管理 环境与发展问题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3S技术综合应用 地图与遥感 综合专题

高考地理题《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8-06 04:02:0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是
A.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带
B.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相碰撞的地带
C.世界上绝大多数湖泊集中分布的地带
D.世界上最主要的地震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两大地震带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著名平原中,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的是
A.恒河平原
B.亚马孙平原
C.拉普拉塔平原
D.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法国与德国的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法国工农业均发达,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工业产值约占20%,农业产值约占4%。法国气候温和湿润,平原占国土总面积的2/3,耕地面积达3350万公顷,土壤肥沃。法国地中海沿岸盛产葡萄。
德国经济高度发达,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工业产值约占30%,农业产值约占1%。德国耕地面积1183万公顷。德国北部为平原,多沼泽湿地山地,土壤贫瘠,低温潮湿日照少;中部为;南部为高原与山地。
(l)法国的西南部隔比利牛斯山脉与_____半岛相连;德国的西北部、东北部分别濒临北海、______海。
(2)在法国的塞纳河、罗讷河中,向南流人地中海的是____河;在德国的莱茵河、多瑙河中,向东流入黑海的是____河。
(3)在下列沿图中剖面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中,正确表示法国与德国地形分布的一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根据图文有关信息判断:法国的地势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德国的地势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工业区中,在以煤炭为原料的产业基础上实现转型的有
①德国鲁尔区②法国加来③德国慕尼黑④法国巴黎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法国煤炭资源趋于枯竭,口前发电量中比重最高的是
A.风能发电B.潮汐发电C.水力发电D.核能发电
(7)法国、德国工农业结构特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法国、德国耕作业条件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法国盛产葡萄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近年来,法、德两国与我国在各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写出你所知道的有关中法、中德经济(或文化)合作交流的实例。(法、德两国各举1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伊比利亚?波罗的
(2)罗讷?多瑙
(3)D
(4)东南高西北低?南高北低
(5)A
(6)D
(7)法国工农业均发达,德国工业比重较大,而农业比重较小
(8)法国气候温和湿润,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
德国热量条件较差,耕地而积较小,土壤较贫瘠
(9)法国南部为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光照条件好
(10)法国举例:空中客车、家乐福超市、地铁车辆、中法互办文化年等。德国举例:大众汽车、西门子电器、磁悬浮、麦德龙超市等。


本题解析:(l)阅读法国、德国地理简图,回顾教材中欧洲半岛与海域分布,不难写出答案。
(2)回顾欧洲主要河流,结合简图内容,可知经过巴黎向北注入英吉利海峡的为塞纳河,向南流入地中海的是罗讷河;在德国的莱茵河向北注入北海,多瑙河向东流入黑海。
(3)根据法国简图河流向西向北注入大西洋知,法国地形东南高、西北低,所以②剖面图较合适;根据材料叙述及河流流向,可知在德国地理简图中自B到A应分别为平原、山地、高原和山地,④图符合,故选D。
(4)结合(3)题分析,可知法国地势大致东南高,西北低,德国地势大致南高北低。
(5)由两国地理简图知,法国加来、德国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两地在煤炭基础上发展重工业。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等原因,两地在原有产业基础上实现转型。
(6)属识记内容,法国目前发电量中核能发电占80%以上,故选D。
(7)德国、法国工农业结构特征可直接从材料中看出。
(8)耕作业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等方面分析。阅读文中材料可知,法国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耕地面积较大、土壤肥沃;德国由于北部平原纬度高,热量不足,多沼泽湿地,土壤贫瘠,中南部为高原山地,耕地面积小。
(9)葡萄生长需要充适的光照和热量条件。由材料知,法国地中海沿岸盛产葡萄,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光热条件好。
(10)本题考查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时事新闻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图15和图16分别为澳大利亚和印度略图。

材料二:澳大利亚国土面积768万平方公里。澳大利亚十分重视提高畜牧业的科研水平,对畜牧业的科研给予较高的资金投入。
材料三:澳洲国家统计局(ABS)公布的数据显示,澳洲人口正在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2倍增长。2009年9月澳洲人口就已超过了2200万人,仅去年一年就增加了将近50万人。人口增长率高达2.1%。
材料三:印度国土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 2.1亿人。澳大利亚最大钢铁公司在印度投资建立多家工厂,以满足印度汽车制造商和建筑商对钢材的大量需求。
(1)分析A地区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5分)
(2)分析印度吸引澳大利亚钢铁公司建厂的主要区位因素。(4分)
(3)近年来澳大利亚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说明这种人口增长方式对该国的影响。(3分)
(4)指出上述两国间近年来人口迁移方向,并说明原因。(4分)


参考答案:(1)海陆交通便利(靠近主要公路,距海港近)(1分),附近人口、城市较为密集,有广阔的国内外销售市场(1分);劳动力素质高(1分);政府扶持鼓励(1分);科技发达,机械化程度高等(1分)。
(2) 印度煤、铁(1分)等矿产资源丰富(1分);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1分);市场广阔(1分)。
(3)外来人口的迁入(外来移民)(1分)?带来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1分)增加人口对社会、环境的压力。(1分)
(4)由印度向澳大利亚迁移(1分)?印度人口众多,人口压力大(1分),就业困难(1分),社会福利保障差等(1分)[或澳大利亚地广人稀(1分),就业机会多(1分),社会福利高等(1分)]。回答合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1)图示A为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混合农业带,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可从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和工农业基础等方面分析。(2)影响钢铁工业布局的主要区位条件可从矿产资源、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等因素分析。(3)人口数量的增长应从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方面考虑,澳大利亚属于发达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低,故其人口数量增长主要是由于机械增长(人口迁入影响),该国作为人口迁入国,其影响主要从提供劳动力、促进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等有利影响和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分析。(4)受经济因素影响,世界人口迁移目前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原因可结合推理理论,主要从经济因素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区域地理的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影响工业、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的一般分析思维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主要一般分析思维的归纳,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注意答题的完整性。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欧洲西部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A国的新兴工业区,以?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2分)
(2)分析西欧乳畜业形成的气候因素(4分)
(3)分析 B国成为工业化最早国家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1)中小企业(2分)
(2)西欧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这种气候条件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适宜发展奶牛饲养业。(4分)
(3)(6分)①地理原因: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使得该国航海业发达。
②资源原因:煤、铁、石油工业原料丰富。
③历史原因:侵占殖民地,掠夺资源,占领市场,使得该国资本雄厚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1)图示A位于意大利中部,判断为意大利的新兴工业区,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形成独特的工业小区模式。(2)西欧由于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终年温和多雨,故适宜牧草生长。(3)利于工业发展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因素:交通、科技、历史基础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地球运动及其..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