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美国是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暴风雪、龙卷风、地震、旱灾等灾害频发。读图回答问题。(共10分)
美国平均每天有5个龙卷风发生,当水汽汇集形成雷雨云并积聚到一定强度时,就会产生龙卷风。

小题1: 从灾害种类来说,龙卷风属于?, 图中显示的龙卷风高发区主要位于?地形区。
小题2:图中甲、丙、丁三地经常发生地震灾害的是?,主要原因是?
?;
冬季南方越冬作物常受冻害,原因是?。
小题3:比较分析夏秋季节乙地与我国大致相同纬度的东南沿海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在成因上的共同点和形成源地的差异。
?
参考答案:
小题1: 气象、气候灾害?大平原?(2分)
小题2: 甲?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处在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活跃易发生地震。(2分)?
山脉纵列分布,有利于冷空气南下;冬季寒潮南侵,使越冬作物受到冻害。(2分)
小题3:成因:海水温度高,蒸发旺盛,大量的湿热空气膨胀变轻,急速上升,形成强大的气旋行涡旋。(2分)
源地:乙地:热带大西洋洋面;我国:菲律宾以东洋面(热带西太平洋洋面)(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
小题1:龙卷风发生在大气环境,故属于气象灾害。结合图示龙卷风的多发区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
小题2:甲位于板块交界处。由于中央大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利用北方冷空气南下,故南方地区受寒潮灾害。
小题3:乙地多飓风,在成因上主要考虑附近洋面的水温和大气运动(台风和飓风都形成于水温高于26°C洋面上,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形成源地的差异,乙地飓风的源地为北大西洋海域;我国东南沿海受台风影响的源地为北太平洋海域。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选修5一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2年9月7日,云南省彝良县与贵州省威宁自治县交界地区连续发生里氏5.7级(震源深度14公里)和5.6级(震源深度10公里)的地震。震中附近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05人。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震后,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和多地发生滑坡。严重影响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震级不高但破坏性大的原因。(9分)
(2)简述为减小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应采取的措施。(6分)
参考答案:
(1)①震源浅,两次地震产生叠加影响;②建筑物抗震强度低;③震中附近人口密度较大。 (9分)
(2)加强监测预警及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地震发生后,迅速制定救援方案应对。(6分,其它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地震的破坏性强弱的影响因素有:①地震震级本身的大小;②震源深度;③震中距,即离震中的距离大小;④离地表破裂带的距离;⑤当地的土质,岩性等地质条件;⑥房屋建筑物的质量。依据材料可知:此次地震震级并不高,但是震源深度只有十几公里,比较浅,故破坏性大;而且是连续发生,当两次地震叠加时,破坏性会增大。材料中提到“震中附近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05人。”说明人口密集区离震中较近,即震中距较小,且人口密度较大,故破坏性大。根据图中提到的地震发生位置:横断山区附近。此处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地质条件差,故破坏性大。因当地经济条件落后,故建筑物质量较差,故破坏性大。材料中还提到“震后,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和多地发生滑坡。”说明地震引发了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不仅会影响救援,还会增大地震所产生的危害。
(2)针对地震破坏性强弱的影响因素和所产生的危害,加上地震的不可抗拒性,故在减小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时要注意做到:加强监测预报,并有提前做好的应急措施,做到应急物资的准备,在地震发生后,迅速进入救援状态;提高人们对地震的防灾减灾意识,减小在地震发生的短时间里做好自我应对;在建设时,依靠科技,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发生里氏7.2级地震,读图,完成题。


小题1:图中城市A位于震中的方向是(?)
A.东偏北
B.东偏南
C.正东
D.西偏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