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水的运动》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A.暖流、暖流 B.寒流、寒流 C.寒流、暖流 D.暖流、寒流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
小题1:目前人类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环节,为④
小题2:水循环实现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分和热量的输送和转换;故维持着全球
的水、热平衡。故C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属于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
A、冰川水
B、河流水
C、深层地下水
D、大气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题。
小题1: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 则 ( )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小题2: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小题3: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 )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的是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其气压分布规律。热力环流发生在对流层,故E点的高度不可能达到120千米,在垂直方向上,气温、气压都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故E处气温低于H处;F处气压低于G处;图中没有方向规定,故②的方向不能确定。
小题2:若此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则③表示海洋上水汽蒸发,蒸发会使海水盐度升高;④表示水汽输送,其受下垫面的影响很大,如地形雨的形成;①为降水,是地表淡水资源补给的重要形式;②为地表径流;陆地自然带的形成基础是气候。
小题3: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世界洋流模式,由图中洋流方向可知,此为中低纬环流模式,故③处为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①为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④为赤道暖流;②为西风漂流。
点评:本题组难度中等,以地理模式图为背景,对大气环流、海陆间水循环、洋流分布等基础知识进行考查。图示内容简单,但考查的信息量相当大,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地理功底。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以下题目。(16分)
(1)图中①②③三处河流中,标注有错误的是 ,河流④支流的流向是 。
(2)图中陡崖处的相对高度范围是 。陡崖顶部的海拔是 。
(3)计划在⑤处修建水电站,选坝的理由是 。
(4)①、③两地中,能看到P点的是 。
(5)画出图中AB段的地形剖面图,并标出比例尺。(提醒:纵坐标的间距为1厘米)水平比例尺: ; 垂直比例尺: 。
参考答案:
(1)②(1分) 由南向北(1分)
(2)200≤△H<400(2分) 500≤H顶<600(2分)
(3)水平距离短,垂直落差大(2分)
(4)①(2分)
(5)(6分)作图略
比例尺2分,画图4分
本题解析: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的是山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的是盆地或洼地;两组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的闭合等高线之间的区域的是鞍部;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值处凸出是山脊(也叫分水岭);等高线从低值处向高值处凸出是山谷;等高线交会处是陡崖。一般来说在山谷地区容易形成河流,据图可知:图中①②③三处,②处是山脊,不能形成河流。地球上定向的方法很多:有指向标的,根据:“箭头指示北方”来确定方向;有经纬网的,根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来确定方向;既无指向标,有无经纬网的的一般地图,我们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本题中有指向标,我们根据指向标可以判断河流④支流的流向是由南向北。
(2)对于陡崖相对高度的判读,我们可以利用公式:(n-1)×d≤H<(n+1)×d(H为相对高度,d为等高距,n为重合或两点间的等高线条数)。据图可知:等高距为100米,3条等高线重合,所以(3-1)×100≤H<(3+1)×100,即200≤H<400;陡崖顶部的海拔判读,我们可以利用公式:H高≤H大<H高+d(地形区最高处注记高程为H高,最低处注记高程为H低,等高距为d)。据图可知:500≤H大<500+100=600。
(3)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因该处筑坝水平距离短,工程量小且落差大;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⑤符合上述条件,所以计划在⑤处修建水电站。
(4)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据图可知:P点与①地之间,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可通视;P点与③地之间,有山地或山脊阻挡,不可通视。
(5)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
第一步:确定剖面线。在等高线图上画出一条剖面线
第二步:建坐标。纵坐标表示高度,横坐标表示水平距离。
第三步:描点。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或仅描关键点,如最高点、最低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转绘到坐标图中。
第四步:连线。用光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注意相邻两点间的升降趋势。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大气的热状况与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