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据河南省气象局专家介绍,自2008年11月下旬以来至09年2月底,全省平均降水量仅为2.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9成多,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值。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之大,时间之长,程度之重,都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少有据统计,近六成的麦田受旱,有三百六十多万亩出现黄苗,有四十多万亩出现枯苗死苗现象。
材料二?西南大旱是2010年发

生于中国西南五省市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的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一些地方的干旱天气可追溯至2009年7月。3月旱灾蔓延至广东、湖南等地以及东南亚湄公河流域。截至3月30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1.16亿亩,其中作物受旱9068万亩,重旱2851万亩、干枯1515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526万亩。
(1)据图说出河南省土壤湿度的分布总体特点,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2)据图说出西南五省市干旱的总体分布特点,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3)旱灾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气象灾害,为预防和减轻干旱造成的损失,应采取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
(1)大体自东南向西北土壤湿度逐渐减少。主要是东南部受海洋的影响比西北部大,降水量多于西北部。
(2)中南部干旱程度高,北部和广西东南部旱情次之。主要原因是:中南部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且位于云贵高原,地表水缺失,旱情严重;广西东南部位于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3)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水利工程、营造水源林、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培育耐寒品种、防治水污染、实施人工降水。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下面滥伐森林与植树造林的环境变化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下列地理事象的数字代号填入相应的空白框处。
①水土流失?②鸟类、兽类减少?③生态失调?④生物多样性增加?⑤风速减小、湿度增大?⑥气候恶化?⑦水旱灾害减少?⑧土地沙化?⑨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2)图示表示地理环境具有?特征。森林植被对地理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分布于赤道附近区域的?具有平衡大气成分的作用,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
参考答案:(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第一行②⑦;第二行⑧⑥③④⑨;第三行①⑤
(2) 整体性?热带雨林
本题解析:森林植被对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的影响十分明显。热带雨林对气候的影响尤其显著。滥伐森林造成许多环境问题,生态平衡失调。如何解决生态失调的问题,最基本、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植树造林。我国许多山区、丘陵地区实行退耕还林就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图是“沿109°E、32°N~37°N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


A、B、C、D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是
A. 黄土高原、渭河谷地、秦岭、汉水谷地
B. 内蒙古高原、黄河谷地、秦岭、河西走廊?
C. 华北平原、江淮平原、大别山、皖南地区
D. 黄土高原、渭河谷地、大巴山、四川盆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地形。结合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地势分布判断图示C表示秦岭、B表示渭河谷地,A表示黄土高原;D表示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故选A项。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图7和表1,回答下列问题。(15分)

表1?我国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1)据图7回答,春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比最大的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____。分析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5分)
(2)表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最小的地点是?,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8分)
(3)表中,夏季降水量最少的地点是?,原因是??。(4分)
(4)图中AB是我国两个干旱严重地区,分别说明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
(5)我国②地区全年降水比较丰富但干旱严重,简要分析造成该地干旱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江南丘陵或东南丘陵(2分)春季锋面雨带控制且时间长(1分);多山地丘陵,多地形雨(1分);夏季受副高控制的时间长,晴天多,降水少。(1分)
(2)南昌1分 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反气旋)盘踞此地,形成伏旱降水偏少? (1分)
(3)乌鲁木齐?距海远,水汽少? (2分)
A地主要为春旱。原因:春季降水少,并且春季气温升温较快造成蒸发量大,形成春旱。 B地主要为伏旱(7、8月份)。原因:该地在7、8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气温高,形成伏旱。(4分)
②为海南岛地形中部为山地,中央高四周低,河流径流快,而且河流比较短,使当地地表水缺乏。(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是某地区河流封冻日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3中A处等值线向高纬凸出,B处等值线与纬线平行,有关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A处海拔高,气温高 ②A处海拔低,气温高 ③B处受纬度因素的影响 ④B处受海陆因素影响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2)C、D两处成为我国著名商品粮基地的是主要原因是
A.光照充足,雨量丰富? B.人均耕地面积大,商品率高
C.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D.土壤肥沃,单产高
(3)甲、乙两地最可能的数值是
A.甲为166、乙为136? B.甲为142、乙为158
C.甲这180、乙为130? D.甲为160、乙为142
参考答案:(1)B?(2)B?(3)A
本题解析:此题关键是掌握和运用“高高低低”规律,A处等值线向高纬凸出,说明A处河流封冻日数高于同纬度地区,甲、乙两地是处在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内,也可以利用“高高低低”规律,在较高闭合等值线内则数值则偏高,在较低闭合等值线内则数值则偏低。
(1)根据A处封冻线向北(高值)凸出,可知其封冻期比两侧短,说明其温度较高;B处等值线与纬线平行说明其受纬度因素的影响。
(2)解答该题先要定位准确,C为三江平原,D为松嫩平原,再联系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知识解答。
(3)甲乙两处都位于平原地区,由于甲位置偏北,相对的封冻期较长,乙的封冻期较短。但它们在闭合等值线内,根据“高高低低”规律,则甲数值大于160,小于180,乙处数值小于140,大于120。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