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该图表示除南极洲外的六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读图回答问题。
1.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是2.e大洲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3.b、d两洲之间的分界线是
A.a
B.b
C.c
D.f
E.人口增长过快,人均资源不足
F.人口素质低,缺乏环保意识
G.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
H.女性比例小,人口生育率低
I.直布罗陀海峡
G.白令海峡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参考答案:1. A
2. C
3. D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世界人口分布。根据目前世界各大洲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概况判断:a表示非洲(人口比重增长最快);b表示南美洲(人口比重略有增长);c表示亚洲(人口比重最高);d表示北美洲(人口比重较低,且比重变化不大);e表示欧洲(人口比重较高,且比重下降);f表示大洋洲(人口比重最低)。读图可得。
2.e大洲的人口比重下降,说明人口增长缓慢,可能引起劳动力不足与老龄化
3.b、d分别表示南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该图是“我国某城市1990年和2008年的功能区分布简图”,读图完成问题。
1.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2.从1990年到2008年该城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A.城市人口规模扩大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D.形成城市带
E.城市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F.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G.为了缓解市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H.郊区劳动力素质高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城市化的标志,从图中直接表现的是城市规模扩大。选择B项。
2.工业由市中心移向郊区的原因一方面是降低生产成本,一方面是改善城市环境,在加上交通的发展。所以不可能的是郊区劳动力素质高。选择D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不同气候区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回答下列各题。
1.表格中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的测算,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2.目前,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的是
A.地形
B.生物资源
C.社会经济
D.生产技术
E.热带雨林气候
F.亚热带季风气候
G.地中海气候
H.苔原气候
参考答案:1. B
2. A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而资源状况则是影响人口承载力大小的首要因素。表格中气候类型不同,热量水分条件不同,生物资源的量不同,所以人口容易差异巨大。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热带雨林区水分热量条件充足,生物量充足,人口容量大,而目前人口密度较低。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2000年和2010年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及比重表”。据此完成题。
1.有关江苏省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2.关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苏北、苏中和苏南城镇人口增长速度相同
B.十年间苏南城镇人口数量增加最少
C.2010年苏中城镇人口比重高于苏南和苏北
D.苏北城镇人口增长幅度较苏南和苏中大
E.地下径流增大
F.生物多样性增加
G.热岛效应增强
H.土壤肥力提高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苏北地区城镇人口增长幅度为20.3%,而苏中和苏南分别为18.3%和10.3%,故苏北的城镇人口增长幅度大于苏南和苏中,D项正确。
2.城市化导致城市人口、工业和经济的发展,使城市排放的废热多,使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城市化改变了地貌状况,使不透水的水泥、沥青路面增加,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城市化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表格信息比较分析,并能掌握城市化对地面状况、城市局部小气候、城市径流等方面的影响即可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该图为某大城市1968年、1990年、2000年的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分析回答1-2题。
1.该城市从1968~2000年影响该城市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变化为2.从上述三幅图分析,未来该城市变化的主要趋势是
A.河流
B.公路和铁路交通
C.商业的发展
D.工业的发展
E.出现郊区城市化
F.成为交通枢纽城市
G.成为旅游城市
H.成为商业中心城
参考答案:1. B
2. A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城市化。该图显示了最初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后来随着公路、铁路建设,城市逐渐向公路、铁路沿线发展,甚至后来高速公路的建设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2.从2000年的城市发展来看,中心城市的周围已经出现了若干小城镇。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