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福建某学校组织学生去本省某山区进行夏令营活动,需要借助地形图完成相应的活动安排与设计。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地点,最合适在活动期间搭帐篷宿营的是2.对于该区域的地形判读,认识正确的是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E.山体险峻,坡陡谷深
F.陡崖的相对高度一定不超过120米
G.河道弯曲,河流湍急
H.该地是由两座山峰组成的丘陵地形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A地位于陡崖下部,可能面临崩塌、落石等威胁;C地位于山谷,会面临滑坡、泥石流的威胁;D地位于河流岸边,可能遭遇洪水威胁;故只有B地地势较高,离河流较远,比较安全,适合搭帐篷。
2.福建省位于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区,从图中等高线以及海拔高度可以看出该地是由两座山峰组成的丘陵地形。该区域陡崖的相对高度可以通过公式(n-1)×d≤△H<(n+1)×d计算出陡崖的相对高度一定不超过160米;从等高线海拔不超过300米得出,该地山体险峻,坡陡谷深?是错误的;据图可知C也是错误的。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图的综合应用和判读。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流域内各点的雨量汇流速度有快有慢,汇流时间也有长有短。等流时线是流域内降雨汇流到河口时间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读图题。
1.图中流域内河流流向为2.图示地区地形最为平坦地段为
A.西南→东北
B.西北→东南
C.东北→西南
D.东南→西北
E.S1
F.S2
G.S3
H.S4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从图和材料的描述可知,等流时线数值越大,降水汇流到出口断面的时间越长;等流时线数值越小,离河口越近,由此判断河流流向为自西南流向东北。
2.根据图示和题干信息,等流速线越密集表示流速越慢,则地形越平坦,图示S4区域等值线最密集,地形最平坦。
考点:本题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分析和河流特征的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抓住图示信息,结合等流速线的数值大小与河口距离之间的关系,等流速线的密度与流速即地形之间的关系判断即可。能从题干提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0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年均温分布图(图甲)

材料二:进入 21 世纪,由于铁矿石需求旺盛,加上世界大型公司对国际铁 矿石贸易的控制,致使铁矿石 价格不断攀升。图乙 为我国进口铁矿石价格走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在
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
D.塔里木盆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地壳有两层组成,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地壳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且硅铝层是一不连续圈层。A、B、C、D四处中青藏高原海拔最高,所以青藏高原处地壳最厚。
考点:本题考查地壳内部圈层结构。
点评:本题属基础知识识记题,难度小。学生熟练掌握地壳内部圈层结构即可轻松作答。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圈层,从地心向地表依次为地核、地幔和地壳。其中地壳是一个连续圈层,陆地部分较厚,海洋部分较薄;软流层位于地幔(圈层)的上部,是岩浆的重要发源地;岩石圈是由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构成。地核以古登堡面与地幔分界,分为内核和外核。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如下图所示为北半球某区域等直线图,a1.假如是等压线,则:?
①甲为槽线,乙为脊线?②甲为脊线,乙为槽线
③甲处天气晴朗?④乙处可能是阴雨天气2.假如是等温线,甲区域为陆地,乙区域为海洋,则: ?
①此图为当地冬季等温线?②此图为当地夏季等温线
③此时地中海沿岸多雨?④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流动3.假如是等高线,则:?
①甲为河流走向?②乙为河流走向
③甲为山脊,乙为山谷?④甲为山谷,乙为山脊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E.①②
F.②③
G.①④
H.②④
I.①②
G.①③
②③
②④
参考答案:1. D
2. D
3.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若图示为等压线,数值a<b<c,则甲处等压线“凸低为高”判断为高压脊,盛行下沉气流,故天气晴朗;而乙处等压线“凸高为低”,判断为低压槽,盛行上升气流,则多阴雨天气。
2.若图示为等温线,则图示等温线越往北气温越低,判断位于北半球,甲区域为陆地,乙区域为海洋,则甲处“凸低为高”即气温较同纬度的海洋高,判断为北半球夏季,此时地中海沿岸受副热高压带控制,高温少雨;北印度洋受西南季风影响,洋流自西向东流,形成顺时针环流。
3.若为等高线,则甲处等高线“凸低为高”,判断为山脊;乙处“凸高为低”为山谷,可能发育成河流。故②③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等值线分布的基本特征: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并结合高压脊和低压槽处的天气差异和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等内容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