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题《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A.风海流 B.密度流 C.补偿流 D.上升流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规律结合读图可知P、Q、M、N在同一纬线上,线速度应当相等,故A错误;仔细读图,由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可知该图中心为南极点,在南半球河流左岸侵蚀严重,故B错误,因为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日期界线有180度经线和0时经线,过P点的经线与图中晨昏线MON垂直,故应当为0时经线,所以MPN一侧为夜半球,MO 为昏线,故答案C正确。
小题2:由图可知过P点的经线和过Q点的经线是日期界线,因为过P点的经线与图中晨昏线MON垂直,故应当为0时经线,所以过Q点的经线应为180°经线,Q 点的地方时为0(或24)﹣120°÷15°=16时,故A错误,从P点至N点的经度差大于90°,故N点地方时大于0(或24)+90°÷15°时,即大于6时,故B错误;因为向东越过180°经线日期要减去1天,所以当阴影部分日期是5日,则非阴影部分是6日,故C错误,此时180°经线为16时,再过8小时为24时(或者0时),与0时经线重合,故答案D正确。
小题3:因为MON表示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由上两题分析已知过P点的经线为0时经线,即夜半球的中间经线,所以弧MPN是夜弧,弧MQN是昼弧,由图明显可以看出弧MPN的长度大于弧MQN的长度,即M地昼长小于夜长,故答案选择B。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所示的是南半球的一段纬线,M、N分别是X日的晨线、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X日M、N两点的经度差为90°,一年中M、N两点有重合于O点的现象。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一年中,0点的太阳高度最大值约为?(?)
A.23°
B.43°
C.47°
D.57°
小题2:X日M地的当地日出时间为?(?)
A.3时
B.6时
C.9时
D.11时
小题3:X日后,若M点位置向东接近O点,则太阳直射点(?)
A.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
B.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
C.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
D.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一年中M、N两点有重合于O点的现象,所以O点的纬度最低为66°34′,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46°52′。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M、N分别是X日的晨线、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X日M、N两点的经度差为90°,所以该日白昼时间占90°,为6个小时,所以日出的地方时为9:00。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3:X日后,若M点位置向东接近O点,表示南半球的白昼时间进一步缩短,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北移动。该地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图中的圆表示某一经线圈,N、S为南北极点,A、C位于赤道,E点为AN的中点。假设某一天的某时段内晨线与该经线圈的交点由A点向E点移动,回答3题。
小题1:相对应的昏线与该经线圈的交点
A.位于C点并与CS两点的中点方向移动
B.位于c点并与CN两点的中点方向移动
C.位于CN两点的中点并向N点方向移动
D.位于CS两点的中点并向C点方向移动
小题2:一年内发生此现象的时间大约有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2月
小题3:下列日期中,该交点移动速度最快的是
A.1月1日
B.5月1日
C.9月1日
D.10月1日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断。
小题1:图示晨昏线为过地心的地球大圆,故根据地心和E点,确定昏线与该经线圈的交点为E点关于地心的对趾点,故选A项。
小题2:由图可知,晨昏线为晨线,且晨线与经线的交点由A向E移动,所以可得出出现该现象的时间段为9.23--次年3.21.因此第一题选6个月。
小题3:如下图,
从图可以看出交点从A到E的运行速度大小与晨线和地轴间的夹角成反比,所以,速度最快应在二分日附近且在9.23--次年3.21这个时间范围内。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北京时间12月7日17时40分,被称为“改变地球命运”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55?42?N、12?36?E)正式开幕。开幕时的当地时间为
A.12月7日1时40分
B.12月7日10时40分
C.12月6日10时40分
D.12月8日1时40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哥本哈根(55?42?N、12?36?E)位于东1区,北京位于东8区;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北京时间12月7日17时40分时哥本哈根时间是12月7日10时40分.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掌握时间换算的一般步骤即可轻松作答。
公式法是区时计算的“万能钥匙”,时时管用。利用公式法进行区时计算的步骤大致是:
第一步是求时区:即已知某地的经度求该地的时区。其换算公式是:(某地经度+7.5°)÷15=该地所在的时区(结果取整数,舍去余数)。所求地为东经度则求出的是东时区;所求地为西经度则求出的为西时区。如求130°E所在的时区,用公式法求解如下:(130°+7.5°)÷15=9.2,取整数9,舍去余数2,该地所在的时区为东九区。
第二步是求区时差:区时差的求法有两种情况。
A.两地都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区时差=(大时区数-小时区数)×1小时;
B.两地中一地在东时区,一地在西时区,则:
区时差=(东时区数+西时区数)×1小时(不过日界线)
或区时差=[(12-东时区数)+(12-西时区数)]×1小时(过日界线);
第三步是求区时:区时的计算可以分两种情况:过日界线或不经过日界线。
不过日界线:A.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过日界线:A.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第四步是如果有飞行时间(即路程时间),则要加上路程时间。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未知时区代号-已知时区代号)×1小时+路程时间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大气的热状况与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