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试题《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8-07 09:14:5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关于下列铁路枢纽交汇正确的是
 image042.png (7.19 KB)2007-10-21 11:35 A.郑州站中A为京九线,B为陇海线 B.兰州站中A为沪杭线,B为兰新线,C为包成线 C.株洲站中A为沪杭线,B为湘黔线,C为京广线 D.沈阳站中A为京哈线,B为沈大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东、中、西部部分指标占全国比重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小题1:图中反映出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①人才缺乏?②交通落后?③资源短缺?④外商投资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小题2:下列措施中,对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见效最快的是 A.加大铁路建设力度 B.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C.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D.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2009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降雨少、气温高、蒸发大、墒情差,遭受了百年不遇的严重旱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四种地貌图(图2)
 【材料二】 气象干旱卫星监测图(图1)
 【材料三】?据统计,1951年至1990年的30年中,我国共发生干旱300次,洪涝236次。年平均干旱受灾面积为2085.1万公顷,洪涝受灾面积842.5万公顷。(1平方千米=100公顷) 【材料四】1950-1991年间我国西北、东北、华北、西南、长江中下游、华南等六个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图3)。
 (1)2009年入秋以来,旱灾最为严重的省份是?。重旱灾区中分布较普遍的地貌是图2中的 ?(填选项),其成因是?作用(6分)。 (2)在下列选项中与西南干旱影响有关的包括:a、棉花价格? b、烟草价格? c、广东的电力供应? d、珠江口的咸潮? e、石油产量 (2分)? A、a、b、c、d、e? B、b、c、d? C、a、e? D、a、c、e? (3)造成本次西南大旱的相关因素有(4分) A、全球气候变暖? B、西南季风较弱? C、喀斯特地貌? D、冷空气较强? (4)阅读有关资料看出,我国发生旱涝灾害概况是?。(5分) (5)全国旱灾最多发的区域是?,旱情多发季节是?;因干旱对全国粮食市场影响最大的两个区域是?;旱灾造成的粮食减产在西北、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都占到本区气象灾害造成粮食减产的一半以上,表明以上四个区域影响农业生产的最主要的变化因素是?。(5分) (6)请列举一些缓解西南干旱的应急措施。(4分)
参考答案:(1)云南、贵州、广西(2分);①(2分);流水溶蚀(2分)。 (2)B(2分)?(3)A、B(4分)? (4)我国多旱涝灾害,尤其多旱灾,年均旱涝灾害各约10此左右,年均旱涝灾害面积大约占全国的1/30)(5分) (5)华北 春季?华北、长江中下游?水分(5分) (6)调水、挖井、人工增雨、关闭用水大户等(4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资料分析运用能力和我国的气候。 (1)图1反映特旱范围主要分布于贵州、云南和广西的西部。由于位于云贵高原地区,故主要的地貌的特征为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地区长期受流水侵蚀的结果。 (2)云贵高原为我国主要的烟草产区,而非棉花产区;为西电东送南线的水电输出区;位于逐渐上游,故该地区的特旱导致珠江上游水量大量减少,影响烟草生产和水能资源的开发和珠江下游的水量。 (3)干旱主要从降水量和蒸发量的角度分析,我国西南地区的降水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 (4)材料四反映我国旱涝灾害多发。根据C项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比重判断,我国受旱灾最多发的地区是华北地区,主要以春旱为主;通过B项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的比重判断,反映干旱对我国粮食市场影响最大的是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旱灾影响农业生产,说明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为水分。 (6)针对干旱缺水的主要措施,一般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25分)图甲示意我国某区域的水系分布。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图甲中的M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近30年来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图乙示意M地的等高线分布,表格示意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描述M地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8分) 小题2:根据图表材料分析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原因和对R河水文特征的影响。(6分) 小题3:N湖泊周围的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试评价其成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条件。(6分) 小题4:为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请你就M地农业发展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地形特征:以低山、丘陵为主(2分);地势东、南、西三面较高?北面较低(2分,答中间为盆地亦可得分)。? 气候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2分);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2分)。 小题2:原因:林地。草地面积增加,水土流失减轻(3分)。水文特征: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变小;河流含沙量减少(3分)。 小题3:优势:粮食生产自然条件优越—①热量条件优越,降水丰富;②水源充足,灌溉便利;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3分)。劳动力充足(1分)。水陆交通便利(1分)。不足:人口稠密,余粮相对不多(1分)。 小题4:①改良土壤;②加大农业科技投入;③发展立体农业;④发展生态农业;⑤发展观光旅游农业;⑥发展家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等。(每点1分,答出5点即可得5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该图为“世界汽车产业四次大转移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第一次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美国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C.美国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D.国土地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
小题2: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其主要条件是( )
A.原材料和燃料资源丰富
B.分布集中,工业投入少
C.水能丰富,动力投入多
D.重视科学技术的投入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产业转移。
小题1:汽车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不是劳动力密集型工业;钢铁和石化等工业的迅速发展,给汽车工业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当时,美国还没有出现逆城市化;汽车工业不仅仅与国土辽阔有关,更重要的是公路里程。
小题2:日本的能源和燃料资源贫乏,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和矿产资源进口国,其工业分布集中,但投入并不少。水能丰富,但是汽车工业并不是动力导向型的工业,所以动力投入并不多,日本特别重视科技的投入,使科技在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日本的科技发达,人才密集,这是其发展汽车产业的优势。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