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A.苏北地区荒地开发,农业生产用地大幅增加 B.苏南工业化、城市化速度快于北部地区 C.苏北农业生产用地净减少量比苏中和苏南小 D.全球气候变暖,农业生产条件发生了改变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小麦是我国北方平原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近些年来我国小麦的种植高度已扩展到海拔4000米高原地区。回答1~2题。 [? ] A.改良耕作制度 B.提高收购价格 C.改造自然条件 D.科学培育良种 2.从小麦的分布范围扩大可以看出 [? ] A.人口迁移的结果 B.农业区位发生变化的因素是单一的 C.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是在变化的 D.自然条件的改变是导致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1、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吐鲁番盆地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商品农业基地,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影响吐鲁番盆地成为我国西北地区商品农业基地的主导因素是自然因素。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2:影响吐鲁番生产的葡萄大规模进入全国市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每年11月中旬,新疆伊犁牧民冬季转场进入高峰。2013年11月中旬,央视启动了最大规模的新疆牧民转场直播报道行动。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关于①②两地牧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两地均为夏牧场
B.①②两地均为冬牧场
C.①为冬牧场,②为夏牧场
D.①为夏牧场,②为冬牧场
小题2:PQ 一线植被及密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胡杨林由P-Q,密度变小
B.胡杨林由P-Q,密度变大
C.橄榄林由P-Q,密度变大
D.荒漠由P-Q,密度没有变化
小题3:该区域的区域优势不包括
A.光照充足,日温差大,瓜果品质好
B.资源丰富,成为我国西部能源基地
C.劳动力丰富,加工业发达
D.与多国接壤,边境贸易发达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影响两地牧场放牧季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①地海拔高,适合夏季放牧,②海拔低,位于天山山麓地带,适合冬季放牧。故选D。
小题2:此地气候干燥,适宜生长胡杨林,而由P-Q离河流越远,水源条件越差,树木的密度越小;而橄榄林适宜生长在热量条件充足的地区。故选A。
小题3:该地多晴朗天气,云量少,光照强,日温差大,瓜果品质好;该区域油气资源丰富,成为我国西部能源基地;该区域邻国较多,边境贸易发达;而该区域人口稀少,劳动力资源,加工业落后。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如图示意我国中部某粮食生产大省的水系和1月份等温线分布,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该省
A.温带草原广布
B.地势西高东低
C.河流含沙量小
D.河流结冰期长
小题2:该省粮食生产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A.水旱灾害频发
B.地形崎岖不平
C.光热条件不足
D.对外交通不便
小题3:“中粮西运”对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①有利于遏制水土流失
②促进特色农业的发展
③杜绝土地的次生盐碱化
④有利于减缓风沙危害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我国的农业生产。
小题1:该省为河南省,从图中河流的流向可以看出该省地势西高东低。
小题2:河南属温带季风气候,受不稳定的夏季风与地形的影响,水旱灾害多发。
小题3:中粮西运可以促进西部退耕还林还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工业生产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