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A.甲 B.乙 C.丙 D.丁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实线是黄土表面等高线,虚线是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甲处等高线是830-835米,甲处基岩表面高度是800-805米,由此可知甲处黄土层的最大厚度可能达到35米。选B正确。
【小题2】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太阳东升西落;甲在山丘东侧,被小山挡住视线,看不见日落;乙在山凹处,被丙所在山脊挡住视线,也看不见日落;丙在西部的山脊上,位置高可见日落;丁在山的东北部,看不见日落。选C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图。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北京时间2011年10月10日上午10点整,辛亥革命100周年英烈缅怀仪式在武昌阅马场隆重举行。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缅怀仪式开始时,住在英国伦敦的中国留学生看到电视现场直播的当地时间是
A.10月10日2时
B.10月10日18时
C.10月9日2时
D.10月9日18时
【小题2】缅怀仪式开始时,与北京日期相同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比例 ( )
A.二分之一
B.大于二分之一
C.三分之一
D.全部
【小题3】下列日期中,与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最接近的是
A.3月初
B.10月底
C.4月初
D.2月中
【小题4】从10月10日到元旦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A.位于南半球,向南移
B.位于北半球,向北移
C.位于南半球,先南移后北移
D.位于北半球,先北移后南移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时间问题计算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小题1】伦敦时间为0时区区时,较东八区区时晚8个小时。
【小题2】北京时间为10日上午10时,则东十二区时间为10日14时,故与北京日期相同的范围占14个时区。
【小题3】10月10日较9月23日晚约17日,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最接近的另一个日期为3月21日之前约17日。
【小题4】10月10日在秋分日过后,冬至日之前;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到1月1日太阳直射点已经经过冬至日的南回归线向北移,但直射点始终位于南半球。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2013年3月5日,太阳剧烈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发光现象;太阳表面还催生了一团炽热气体,该气体以每小时322万公里的速度向火星挺进。结合图文资料回答小题。
小题1:图文资料中显示的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
A.黑子和耀斑
B.黑子和太阳风
C.耀斑和太阳风
D.耀斑和日珥
小题2:伴随着太阳的剧烈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造成气候的变化
B.危害人体的健康
C.改变卫星的轨道
D.干扰汽车的运行
小题3:在太阳剧烈活动的时期,人们可以采取的保护措施有
①适当调控人造卫星的运转?②尽量减少室外的活动?
③关闭所有的通信设施?④控制大型发电设施的发电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太阳活动类型有黑子和耀斑和太阳风,黑子出现在光球层,是太阳表面变暗的部分;耀斑出现在色球层,是色球增亮的现象;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太阳风是太阳喷射出的高速带电粒子。由图示和资料可知,太阳表面产生了巨大的发光现象,应是耀斑;太阳表面还催生了一团炽热气体,该气体以每小时322万公里的速度向火星挺进,冲向宇宙空间,应是太阳风。
小题2:太阳的剧烈活动会干扰电离层,引起无线电短波中断,会影响卫星的无线传输,不会改变卫星的轨道;高速带电离子闯入地磁场,引发磁暴现象,但不会影响汽车出行;还可能引发水旱灾害,但不会改变气候类型;太阳黑子爆发使得大量的粒子流和射线流穿过地球大气层,漂浮于地球大气中结构极为简单的病毒基因很容易断裂而发生重组,从而病毒发生变异生成新一类更为致命病毒的几率大大增强。尤其是流感类病毒,它的变异速度快过人类自身的免疫速度。通常情况下,人和动物得传染病均与自身的免疫力有关,免疫力下降,就容易染病。
小题3:在太阳剧烈活动的时期,人们可以采取的保护措施有①适当调控人造卫星的运转,正确。能避过太阳最大电子束的伤害②尽量减少室外的活动,正确。能避免过强太阳辐射对人体的伤害;③关闭所有的通信设施,错误。太阳的剧烈活动会干扰电离层,引起无线电短波中断,并不影响长、短波的传输;④控制大型发电设施的发电量,错误。太阳剧烈活动对地面的电力网、管道和其它大型构造发送强大元电荷,影响输电、输油、输气管线系统的保险,控制发电量并不能控制太阳活动对其影响,还会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013年1月1日北京时间零点新年钟声敲响时,一道直径11 m、射程达5 000 m、汇聚正能量和祝福的“北京之光”直射夜空(如右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图为“四幅日照图”(阴影部分代表黑夜),其中与“北京之光”点亮时相符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2】“北京之光”点亮后一周内( )
A.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最慢
B.北半球各地日出时刻推迟
C.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D.我国白昼与黑夜时差变短
【小题3】“北京之光”点亮时节( )
A.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B.阿尔卑斯山冰雪带下限上升
C.非洲热带草原呈现一片葱绿
D.加拿大境内的驯鹿向北迁移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北京之光”点亮时间是0:00,读图分析可以看到,甲图中0°经线的时间是8点,可计算出北京时间是16点,故A错误;乙图中可看到180°经线时间是2点,计算出北京时间是22点,故B错误;丙图中60°W上时间是正午12点,计算出北京时间是24点,即0点,故C正确;丁图可以看到,60°E时间是正午12点中,计算北京时间是16点,故D错误。
【小题2】1月1日“北京之光”点亮,一周后为1月8日,即1月初,地球运行到达近日点,公转速度达到 一年中最快,然后速度减慢,故A错误;此时间段内,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逐渐增长,日出提前,故B错误;此时间段内,太阳直射点始终在南半球,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以北的南半球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故C错误;此时间段内,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由南回归线向北移动,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小于夜长,但白昼在增长,昼长与 夜长相差变小,故D正确。
【小题3】“北京之光”点亮时为北半球冬季,符合条件的为A,故A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的公转,日照图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区域可持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