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地图》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四)
①18m ②21m ③36m ④43m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
【小题1】设有若干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为d,重叠的等高线中最大数值为x,最小值为y,则陡崖的顶部海拔:[x,x+d)。陡崖底部的海拔海拔范围:(y-d,y]。故计算得C项。
【小题2】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为(n-1)d≤h<(n+1)d;故计算得20—40M;
【小题3】P处高度符合“低于低值”;即海拔高度低于50M;Q处高度符合“高于高值”;即海拔高度高于60M,故选A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福建某学校组织学生去本省某山区进行夏令营活动,需要借助地形图完成相应的活动安排与设计。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地点,最合适在活动期间搭帐篷宿营的是2.对于该区域的地形判读,认识正确的是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E.山体险峻,坡陡谷深
F.陡崖的相对高度一定不超过120米
G.河道弯曲,河流湍急
H.该地是由两座山峰组成的丘陵地形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A地位于陡崖下部,可能面临崩塌、落石等威胁;C地位于山谷,会面临滑坡、泥石流的威胁;D地位于河流岸边,可能遭遇洪水威胁;故只有B地地势较高,离河流较远,比较安全,适合搭帐篷。
2.福建省位于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区,从图中等高线以及海拔高度可以看出该地是由两座山峰组成的丘陵地形。该区域陡崖的相对高度可以通过公式(n-1)×d≤△H<(n+1)×d计算出陡崖的相对高度一定不超过160米;从等高线海拔不超过300米得出,该地山体险峻,坡陡谷深?是错误的;据图可知C也是错误的。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图的综合应用和判读。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2007年9月22日,广西桂林著名的旅游景点龙脊梯田灯光夜景首次亮相,为国庆旅游假期增添魅力。下图为灯光勾勒出的龙脊梯田夜景。据此回答以下各题:
1.图中灯光主要是沿着2.下列所在地区的植被类型与图示地区典型植被类型相似的是? ?
A.山脊线延伸
B.山谷线延伸
C.等高线延伸
D.经纬度线延伸
E.甲
F.乙
G.丙
H.丁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1.梯田在修筑时多是沿等高线修筑,所以图中灯光主要是沿着等高线延伸。
2.广西桂林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乙地以落叶阔叶林为主,丙丁两地为沙漠气候区,所以应选A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经纬网图, 判断A在B的
A.西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东北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就东西方向而言,A、B两点经度差为160度,A在B的东面;就南北方向而言,A在B的北面。综合分析,A在B的东北方向。
考点:本题考查经纬网图中,如何判断方向。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如何读经纬网图,下面将基本步骤总结如下:
第一步:判断经线和纬线
一般情况是横纬竖经;如果经纬网有圆圈的话,圆圈就是纬线,那么那些于圆圈相交的直线就是经线了。
第二步:确定方向
一般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如果有圆圈的,那么就要根据自转或公转来判断是南极还是北极。逆时针转则是北极,顺时针是南极。
第三步:确定度数。
这个有点麻烦,如果每条线都标有度数最好了,如果没有标有,那么就来计算。
例1:下图A的经度应该是75度,因为左边是60,右边是90。
|? |? |
|? |? |
|? |? |
|60?|? |90
B?A?C
例2:下图的A应该是0度,不是10度。
|?|? |
|? |? |
|? |? |
|20?|? |20
B? A? C
第四步:看度数的变化
看相邻的两条经线或纬线,度数往哪个方向增加,则是什么经或什么纬。
如例1,我们根据第一步可以判断图中的线是经线(横纬竖经);根据第二步可以知道左边是西方右边是东方(左西右东);根据第三步得到A线是75度;根据第四步可以知道,A于相邻的B或C度数是往东边增加,所以A就是东经75度,同样的B就是东经60度,C就是东经90度。
如例2,我们知道A是经线,度数为0度,那么A就是0度经线,也就是本初子午线,没有东西之分,因为只有一条0度经线。而B,我们结合B和A来看,度数是往西增加,那么B就是西经20度,同样的C结合A来看,度数往东增加,那么C就是东经20度。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读下面“板块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1-2 题。
1.图中虚线框内的区域可能位于
[?]
A.菲律宾群岛?
B.东非?
C.冰岛?
D.安第斯山脉
2.图中①-④中,地震多发的区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1、A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壳物质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