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八)
A.①④均位于世界重要的地震带上 B.②③都具有雨热同期的特征 C.②④都具有山脉横贯、多冰川地形的特点 D.①③区域分别都只由一个国家拥有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图四幅重要石油储存和产区示意图,并判断问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地理。
小题1:根据四地的海陆轮廓,图1表示加勒比海地区;图2表示马来群岛;图3表示西亚;图4表示北海。故A项正确。
小题1:材料反映该国位于热带雨林气候,故图2符合。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流经中亚的外流河是
A 锡尔河? B 阿姆河? C 乌拉尔河? D 额尔齐斯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锡尔河阿姆河注入咸海,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为发展旅游,我国某旅游公司购买了某国已退役的航空母舰,但必须首先由甲海驶抵乙海,然后续航到我国。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里海
B.乙为黑海
C.该海峡为土耳其海峡
D.该海峡为霍尔木兹海峡
小题2:以下不属于乙海沿岸盛产的水果是?
A.柑橘
B.无花果
C.荔枝
D.葡萄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
小题1:结合图示的经纬度和海陆分布判断,该地区为土耳其海峡,甲为黑海;乙为地中海。
小题2:地中海沿岸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夏季高温少雨,适宜耐旱性作物的生长,而不适宜荔枝生长。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0分)阅读图文资料,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7年9月20日,俄罗斯官方宣称经深海考察结果证实,北极的120万平方公里地区应属俄罗斯所有。美国、加拿大等国不仅公开表示不满,而且也纷纷采取新的抗衡举动。以北极为对象的地缘政治斗争从此将成为国际关系新的组成部分。
材料二:2004年7月28日,我国在挪威斯匹次卑根群岛 的新奥尔松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78°55′N,11°56′E)。
1.A、B、C三个国家中,地跨两洲的是?国(填字母);人口超过1亿的是?国(填字母),其中B国人口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2.北极地区降水量很少,但仍为湿润地区,这是因为?。
3.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海岸线曲折破碎,这是由于?作用形成的。
4.斯匹次卑根群岛虽然地处高纬,但其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其最主要的成因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降水稀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向作用弱
C.暖流的影响? D.四周被海洋包围,受海洋的影响明显
5.关于北极黄河站、南极中山站(69°22′S,76°23′E)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黄河站盛行东南风,中山站盛行东北风
B.一年中,黄河站的极昼极夜时间短于中山站的极昼极夜时间
C.黄河站的自转线速度比中山站快
D.黄河站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向
6.估算黄河站至北极的距离约为?
A.888千米? B.1230千米 C.2332千米 D.3664千米
7.简要说明北极科考的意义(至少二方面)。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1.据图分析,A为俄罗斯,B为美国,C为加拿大,所以地跨两大洲的国家是A(亚洲、欧洲)和B(北美洲、大洋洲)。人口超过1亿的是国家是A俄罗斯,B美国。美国人口增长快的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高,大量接纳外来移民。
2.北极地区受极地高压影响,降水量少,但气温低,蒸发弱,所以为湿润地区。
3.欧洲西部海岸线曲折破碎主要是由于冰川侵蚀作用而形成的。
4.该地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暖流对气候的影响是增温、增湿。
5.A选项错误,南北半球极地东风风向不同,北极附近风向为东北风,南极附近风向为东南风;B、C选项错误,因为黄河站纬度高于中山站,所以黄河站的极昼极夜时间长于中山站,黄河站自转线速度小于中山站。D选项正确,根据经纬度判读黄河站位于中山站西北方向。所以选择D选项。
6.黄河站距离北极的距离=111千米×(90°-78°55′)≈1221千米,所以选择B选项。
7.极地科考的意义重大:如了解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的影响,获得参与北极地区研究的权利,创建科研平台,解开众多科学谜团等。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重点在自然地理方面,实现了初、高中地理知识的结合。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区域地理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