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题《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A.长江沿岸平原水稻育秧 B.淮北平原小麦播种 C.山地丘陵地区的茶叶生长 D.平原地区油菜成熟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我国以纺织为主要用途的农作物分布图,我国的该作物产量约占全世界的90%以上。回答下列问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黄麻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棉花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北内陆地区,其中南疆种植较多,东北地区没有分布;剑麻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华北南部、华南中亚热带林区;而苎麻是中国特有的以纺织为主要用途的农作物,是我国国宝,我国的苎麻产量约占全世界苎麻产量的90%以上,我国主要产地分布在北纬19度至39度之间,南起海南省,北至陕西省均有种植苎麻的历史。故选D。
小题2:读图可知四川省是我国苎麻的主要产区,所以受其影响,四川省的大竹县有大量该类企业布局。故选B。
小题3:因该作物根系发达,茎高而密度大,所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强;而不能预防地震,该地沙尘暴现象极少,受北部高大山脉的阻挡,寒潮对该地影响很小,且苎麻属于草本植物,对寒潮阻挡功能很小。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表示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情况。图中人均粮食产量围绕着趋势线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从中间的趋势线到边沿的宽度,即为平均的波幅,平均波幅与趋势线之比,表示粮食产量的稳定性高低。波幅越大,粮食产量越不稳定。阅读图文资料,完成1~2题。
1、1955年至2006年我国粮食产量的稳定性表现为
[? ]
A、稳定性越来越高
B、稳定性越来越低
C、稳定性先变低再变高
D、出现过两个明显不稳定期
2、图示最后一个粮食产量不稳定期,其出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B、自然灾害频繁
C、粮食播种面积扩大
D、农业结构调整
参考答案:1、D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如图表示的四个平原地区均是世界上著名的农业生产区。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四个平原中农业地域类型属于传统农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2:关于四个平原上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面积广阔,水源不足
B.乙-土壤肥沃,雨热同期
C.丙-草场茂密,光照不足
D.丁-河流众多,黑土广布
小题3:关于四个平原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粮食商品率高
B.乙-机械化水平低
C.丙-水利工程量大
D.丁-市场适应性强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甲地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乙为商品谷物农业、丙为大牧场放牧业、丁为混合农业;只有甲地属于传统的自给农业。
小题2:甲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雨热同期;乙位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雨热同期,且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土壤肥沃;丙位于亚热带和温带草原区,降水较少,光照充足;丁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黑土分布较少,水源缺乏。
小题3:甲为季风水田农业,属于自给农业,商品率低;乙为商品谷物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丙为大牧场放牧业,水利工程量小;丁为混合农业,可根据市场灵活调整种植业与畜牧业的规模。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1~2题。
1.有关图中从Ⅰ到Ⅲ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②图中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③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从Ⅲ到Ⅳ时期,影响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政策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
D.市场
参考答案:1.C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大气的热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