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经过一年多的沉寂,2009年第一个大黑子群终于出现。从青岛观象台了解到,6月1日当天共观测到9颗黑子,6月2日有12颗黑子,它们的出现预示着太阳黑子活动进入新一轮高峰周期。回答1—2题。1.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2.太阳黑子活动进入新一轮高峰周期,预示着
A.黑子区域是太阳表面的较低温区域
B.黑子区域温度比周围高
C.黑子区域释放出大量偏黑色的尘埃
D.黑子区域含有大量的水汽
E.全球温度降低
F.太阳耀斑也进入新一轮高峰周期
G.太阳耀斑将进入新一轮平静周期
H.显著改变世界植被分布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活动概况。
1.黑子是发生于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因其局部的温度较周边地区低,故看起来较暗,其实“黑子并不黑”,A项正确。
2.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活动一般随黑子数的变化而变化,即太阳黑子活动进入高峰期,耀斑活动也进入高峰期。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读下列两地区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两水域附近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资源是2.该自然资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若不慎会导致当地3.有关a、b、c、d四条河流所在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4.若城市①②之间实际直线距离为M,城市③④之间为N,则M与N的关系是
A.淡水资源
B.渔业资源
C.石油、天然气
D.煤炭、铁矿
E.水体富营养化
F.水体放射性污染
G.外来物种入侵
H.附近水域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I.四条河流全年皆可通航,航运便利
G.光照和热量丰富,水源充足,农业发达
四条河流都是外流河
都可能存在土地沙化和次生盐碱化问题
M=N
M>N
M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1. C
2. D
3. D
4.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判断,甲为里海周边地区,乙位于波斯湾沿岸,两地都为世界著名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产区。
2.若海洋石油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出现泄漏,导致油膜覆盖水面,则可能导致水生生物因缺氧而大量死亡。
3.结合上题分析,a、b流入波斯湾,属于外流河;c、d流入里海,属于内流河,C项错误;由于c、d河流所处纬度较高,故冬季冰期较长,A项错误;四条河流所在地区均为干旱地区,故水源不足,B项错误;四条河流所在流域均为干旱地区,故土地沙漠化和次生盐碱化严重,D项正确。
4.连接城市①②并转化到经线上,约跨纬度3°;连接城市③④并转化到经线上,约跨纬度4°,故M<N。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并能结合世界区域地理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进而分析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内容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图A为某国“城镇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图B为“等高线和油井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关于该国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2.关于甲、乙两地等降水量线分布特点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东高西低
B.产生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C.城市的分布与地形、气候、资源关系密切
D.大部分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变化明显
E.甲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
F.甲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影响
G.乙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洋流影响
H.乙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影响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经纬度可知该地在非洲北部,地形以高原为主,A错;北回归线横穿该区,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大部分地区是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景观,B错、D错;城市的分布主要在水源充足,地形平坦,气候相对湿润的地区,C正确。
2.由图可以看出:甲地年降水量线向西突出,对比等高线地图,这里是低山,受地形影响降水西多东少;乙地年降水量线近似纬线平行,且密集,说明乙地降水变化大,乙地是平原地形,影响其降水的应是海陆位置。选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地理区域环境特征。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为避免人们交流中日期的混乱,国际上规定了日期变更线。某中学同学在学习中自制如下图所示日期钟,其中短指针所对应的日界线不动,长指针所对应的日界线按箭头所示方向移动。根据要求回答题。
1.长指针所对应的日期界线移动的方向是2.长指针所对应的日期界线变动的原因是3.按图示最先进入新的一天的是4.图中M、N两点(弧度为60度)处在同一日期内的时间可长达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
E.太阳直射点移动引起
F.四季变化引起
G.地球公转引起
H.地球自转引起
I.M
G.N
P
Q
4小时
16小时
20小时
24小时
参考答案:1. B
2. D
3. A
4.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故日界线应呈现自东向西的运动。
2.地球上的地方时的差异是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
3.根据图示长针所对应的日界线按箭头所示方向移动,故图示各点中,最先被长针经过的是M点。
4.图示当长针所代表的日界线位于NM之间时,表示两地处于两个日期,由于图中M、N两点的弧度为60度,故有4个小时两地位于两个日期,故两地位于同一日期的时间为20小时。
考点:本题考查时间问题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学生应抓住图示的基本信息,并结合地方时形成的主要原因、自转方向和日界线的基本含义等内容综合分析,准确的理解题干和图示的基本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读2006年某日我国四地点日出日落时间表(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题。
1.四点纬度排列由高到低是2.此时的地球位置可能是下图的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③②①
D.②①④③
E.1位置
F.2位置
G.3位置
H.4位置
参考答案:1. B
2. A
本题解析:通过计算可知,四个地点的昼长时间都小于12小时,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计算可知四地昼长按④③①②递减,因此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与上相反。从图中可看出3位于夏至日(近远日点)附近,北半球昼长夜短;2、4位于春、秋分日附近,昼夜接近平分,而从计算可知我国四地昼长与夜长相差较大,所以应在冬至日附近。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