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押题版)(七)
2017-08-07 10:53:2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1)——(2)题。
 (1)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 ] ? A、玩具制造 ? B、汽车产业 ? C、石化工业 ? D、钢铁工业 (2)该产业部门属于 [? ] ? A、劳动密集型工业 ? B、技术密集型工业 ? C、原料指向型工业 ? D、资金密集型工业
2、单选题 新华社消息,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五十年代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1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森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除闻名中外的罗布泊外,东西居延海、艾丁湖(海拔一155m)已是一片荒漠。有关专家说,湖泊环境的日益恶化,已造成水灾频发,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据此完成17-19题: 小题1:使“八百里洞庭湖”退居成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 ②水土流失严重? ③蒸发和下渗? ④引水灌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小题2: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 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C.水土流失加剧 D.水资源减少
|
小题3: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引水灌溉,蒸发、下渗量增大
B.冰雪融水量不足
C.气候恶化,年降水量减少
D.围湖造田
3、综合题 (36分)读图11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
?
| 耕地
| 林地
| 草地
| 荒地
| 其他
|
1978年
| 55.0%
| 19.8%
| 4.9%
| 15.4%
| 4.9%
|
2008年
| 48.2%
| 36.1%
| 6.2%
| 1.3%
| 8.2%
|
近三十年来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1)描述M地的地形特征,并根据上表说明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原因及对R河水文特征的影响。(10分)
(2)请结合M地自然环境特征,提出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6分)
“红三角”经济圈包括赣州、韶关、郴州的8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近年来,“珠三角”地区不断将服装、玩具等企业迁入到“红三角”地区。
(3)说明“红三角”地区承接上述企业转移的突出优势条件。(6分)
(4)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西电东送工程对调入区自然环境的影响。(4分)
某旅行社开发了以张家界、洞庭湖、凤凰古城、长江三峡为核心的旅游圈。
(5)评价该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10分)
4、综合题 试分析青藏高原对亚洲局部地区的气候和河流所产生的影响。
5、单选题 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向外转移。读广东产业转移效应理论模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产业中,最有可能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是
A.汽车零配件生产
B.节能环保业
C.服装鞋帽生产
D.高端装备制造业
小题2:衰退性产业转移对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山区产生的正效应是
A.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B.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C.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
D.有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