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A.秘鲁渔场的渔业资源明显减少 B.渔产加工产品出口的数量锐减 C.沿海岛屿的鸟粪层会大幅减少 D.粮食作物也因此无法自给自足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圣婴年”(厄尔尼诺)时秘鲁沿岸因温度升高,气流上升导致降水增多,形成水灾。
小题2:“圣婴”现象导致表层海水温度升高,营养物质减少,致使海洋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数以万计的海鸟也因失去食物而饿死,渔民失去生计。与之相符的是A、B、C。错误的是D。
小题3:“圣婴”现象亦对亚太地区造成明显影响,印度尼西亚地区气候变得干旱,会引起森林火灾。印度尼西亚地跨亚洲和大洋州。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洪水形成原因的是( )
A.冰雪融化
B.冰凌堵塞河道
C.人为因素导致大坝决口
D.臭氧空洞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冰雪融化、冰凌堵塞河道、人为因素导致大坝决口都是洪水形成原因,与臭氧空洞无关。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洪水形成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有关地震说法正确的是(?)
A.震级越大,烈度越小
B.震源越浅,烈度越小
C.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D.震中距越近,烈度越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震级越大,则烈度越大;A错误;震源越浅,烈度越大;B错误,C正确;震中距越近,烈度越大,D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只要掌握影响地震烈度大小的主要因素,能抓住震级、震源深浅、震中距等因素与烈度大小之间的关系,并结合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在山区发生较多的地质灾害有(?)
A.洪水
B.火山喷发
C.台风
D.滑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地质灾害类型有地震、火山活动、滑坡、泥石流。在山区容易发生的是滑坡。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黄河之害在于“多沙少水”。2004年7月,黄河小浪底水库进行第二次调沙调水实验,并获成功。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调水调沙实验是通过“人造洪峰”将泥沙“带入”大海,其利用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①流水侵蚀作用 ②流水搬运作用 ③流水溶蚀作用 ④流水沉积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小题2: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调水调沙的最佳时机应选在
A.春旱严重时
B.夏汛来临前
C.秋季汛期后
D.冬季枯水期
小题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的是(?)
A.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脆弱
B.土质疏松
C.气候干旱且多暴雨
D.地质灾害频繁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治理黄河泥沙的措施。
小题1:“人造洪峰将泥沙带入大海”,必然是利用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
小题2:黄河带来泥沙最多的时间为夏季,由于黄土高原雨季来临,则水土流失加重,故夏汛来临之前,对水库进行调水调沙,腾出库容,应对夏汛。
小题3:黄土高原处于半湿润地区,故气候干旱不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区域地理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