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26分)
表1 中国与美国玉米带比较
项目
| 中国玉米带
| 美国玉米带
|
纬度
| 42°N~46°N
| 37°N~45°N
|
地形
| 平原、台地
| 平原、台地
|
土壤有机质
| 2%
| 3%~6%
|
无霜期(d)
| 130~145
| 160~200
|
降雨量(mm)
| 450~650
| 500~700
|
玉米面积比重
| 50%~60%
| 50%
|
玉米单产(kg/hm2)
| 6750
| 7500
|
表2 吉林省近年来三种谷物种植面积(单位:1000 hm2)
年份
| 稻谷
| 小麦
| 玉米
| 合计
|
2001
| 686.9
| 53.8
| 2609.5
| 3350.2
|
2003
| 541.0
| 22.1
| 2627.2
| 3190.3
|
2004
| 600.1
| 11.4
| 2901.5
| 3513.0
|
2005
| 654.0
| 9.5
| 2775.2
| 3438.7
|
(1)根据表1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与美国玉米带形成的共同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12分)
(2)分析美国玉米单产高于中国的原因。(6分)
(3)请根据表2中数据,说明吉林省2001~2005年三种谷物种植面积的变化特点,并简要说明影响种植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 (8分)
参考答案:
(1)自然条件:平原面积广大,地势平坦、耕地广阔;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灌溉水源丰富,适合玉米生长。(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答对任意三个得6分)
社会经济条件:地广人稀;生产专业化和机械化程度高;市场需求量大;交通运输便捷等。(答对任意三个得6分)
(2)美国玉米带分布纬度较低,热量(无霜期)和降水条件优于中国玉米带;土壤有机质含量也较高;美国农业科技水平高于中国。(热量、土壤、科技,答对任意三个得6分)
(3)稻谷种植面积2001~2003年下降,之后持续上升;小麦种植面积一直持续下降;玉米种植面积2001~2004年持续上升,2005年又下降。(6分)
影响因素:市场(价格)因素、政策因素。(答对任意一个得2分)
本题解析:
(1)由表格内容可知:中国与美国玉米带都分布在温带地区,从自然条件看:平原面积广大,地势平坦、耕地广阔;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灌溉水源丰富,适合玉米生长。从社会经济条件看:都是商品谷物农业,地广人稀;生产专业化和机械化程度高;市场需求量大;交通运输便捷等。
(2)美国玉米带分布纬度较低,无霜期长,条件较好,降水条件优于中国玉米带;土壤有机质含量也较高;美国农业科技水平 高于中国。使得美国玉米单产高于中国。
(3)由表格内容可知:吉林省稻谷种植面积2001~2003年下降,之后持续上升;小麦种植面积一直持续下降;玉米种植面积2001~2004年持续上升,2005年又下降。市场因素是影响农作物种类、生产规模的最终决定因素,再次是政策是直接干预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某市三次产业和生产总值表格,完成1~3题。

1.结合上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2008年该市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产值不变
B.该市已由第二产业为主转化为以第三产业为主
C.2008年该市第二产业产值下降
D.该市产业结构已经优化,不必要进行产业转移
2.下列为该市第三产业比重提高,起重要作用的部门可能是
[? ]
A.电子工业?
B.生物制药
C.金融、物流?
D.花卉、园艺业发展
3.目前,该市土地、空间、能源、水资源、环境承载力已达“饱和”状态,但要实现万亿GDP需要更多劳动力投入。因此该城市今后发展措施合理的是
①引进高技术人才,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
②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水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③加大科技投入,自主创新,发展高新产业和第三产业
④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缓解土地、空间不足
[?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1.B
2.C
3.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1—2题。

1、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2、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参考答案:1、A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近年来,珠三角部分产业群向粤北山区转移,这一现象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A.土地成本和劳动力
B.环境和技术
C.交通和市场
D.原料和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