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四)
A.120°E、23°26′S B.120°E、23°26′N C.60°W、23°26′S D.60°W、23°26′N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示0°经线和30°经线的位置推测,该半球为南半球,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因AC为昏线,且C为与南极圈的切点,所以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为极昼,此日期为12月22日。故选D。
【小题2】图示120°E过切点,是夜半球的中间经线,所以其地方时为24时,那么与120°E经线相对的60°W的地方时为12时,是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因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为极昼,所以太阳直射23°26′S。故选C。
考点:光照图、地球的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太阳活动强烈的时候,下列各部门受影响较大的是(?)
① 航天部门 ② 钢铁部门
③纺织部门?④通信部门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既能够影响地球磁场,又能干扰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故本题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的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 )
A.北回归线至至北极圈之间
B.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
C.南回归线以北、靠近南回归线的地方
D.北回归线以南、靠近北回归线的地方
【小题2】在图中C处所表示的这一天,本地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 ( )
A.白昼长度
B.正午太阳高度角
C.大气温度
D.降水量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某有两次直射,说明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根据图中日期,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低,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两次直射都出现在冬至日附近,说明该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故而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C正确。
【小题2】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图中C处所表示的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但还未到达南回归线,所以南半球虽然昼长大于夜长,但还未达到一年中的昼长最大值,A错误。这一天C处的正午太阳高度是90°,已经是最大值,B正确。影响大气温度的因素较多,除直射因素外,还有天气、地形等多种因素,不能确定温度是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C错误。降水量的影响因素也较多,直射点移动可能影响到气压带、风带移动,但还有海陆位置、洋流等因素影响,也不能确定降水量状况,D错误。
考点:正午太阳高度角。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某区域的海上航线示意图。在一艘驶往印度洋的轮船上,悉尼时间6:00船员在图中②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该日②处海上日出时刻,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④地也可能正好日出
B.此刻全球新的一天比重小
C.我国长城站可能出现极昼
D.长沙长郡学生在在校早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读图,②处不在赤道上,6:00日出,说明该日是二分日。④地与②地经度不同,不可能正好日出,A错。②地位于140°E,时刻是6时,50°E时刻是0时,所以此刻全球新的一天比重小,B对。此日全球各地昼夜行长,我国长城站不可能出现极昼,C错。长沙长郡使用北京时间,此时是4:40,学生没有起床,D错。
考点:时间计算和昼夜长短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从北京(40ºN,116ºE)看世界”,下图为以北京为中心,3000Km、6000Km为半径的图,图中ab为部分的经线圈,阴影部分为黑夜;地球半径取6370千米。完成下题:
【小题1】图中d点可能的地点是
A.东京(36ºN,140ºE)
B.莫斯科(56ºN,38ºE)
C.伦敦(52ºN,0º)
D.乌鲁木齐(44ºN,88ºE)
【小题2】此时此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b两点的地方时为6时
B.a点的位置是64ºW,86ºN
C.北京处于多雨季节
D.我国华北地区春旱严重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形可知d在北京的西北方向,北京与d点之间所跨的经度数一定小于6000km在60°N纬线上东西所跨的经度数。由教材知60°N纬线上地球的自转线速度为837km/h,可计算出在60°N纬线上经度相差一度的纬线长为56km,6000km所跨的经度数约为107°,所以d点一定在116°E-107°=9°E以东,选项B正确。
【小题2】a点距北京6000km,可知a点在北京的正北方向约为55个纬度的位置,由于北京(40°N;116°E),则a点经纬度为(86°N;64°W),a、b两点不在同一条经线上,选项A错;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此时太阳直射赤道上,为春秋分时都有可能。选项B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经纬网确定位置、时间确定。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地球运动及其地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