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宇宙中的地球》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①表示地面以上12---55KM范围,故判断为平流层;②表示地面以下,陆地33KM以内,为地壳;③表示地下80—400KM范围内,判断为软流层;④表示2900KM以下—5000KM范围内,判断为外核。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①为平流层,随高度升高,气温升高,A错误;②表示地壳,厚度分布不均,陆地平均厚度33KM,海洋平均厚度6KM,B正确;③软流层位于地幔,横波能通过,C错误;④为外核,可能为熔融状态或液态。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掌握地球内部圈层及外部圈层的基本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劳动节这天,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A.香港
B.杭州
C.北京
D.哈尔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表是四地一年中昼长最大差值(R)和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H)资料,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四地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2.④地的最短昼长为
A.②④①③
B.③②①④
C.④③①②
D.①③④②
E.8小时21分
F.9小时9分
G.10小时42分
H.11小时22分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全球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变化规律,①地在赤道与回归线之间,②地在极圈上(昼长变化幅度24小时,即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且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为46°52′),③地在赤道上(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昼长变化幅度为0小时),④地位于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所以四地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②④①③
2.一地一年中最长昼长时间与最短昼长时间之和为24小时,通过简单计算可得结论。设④地最长昼长为X,最短昼长为Y。则X+Y=24小时,X-Y=5小时42分,解方程组得最长昼长X= 13小时51分,最短昼长Y=9小时9分。
考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地震波又可分为横波和纵波。回答问题。
【小题1】横波和纵波的共同之处包括 ( )
①都能通过固体传播 ②都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③传播的速度相同 ④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小题2】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米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 )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震波。
【小题1】横波和纵波都能通过固体,但纵波也能通过液态和气体,但横波不能;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在不同的介质中,横波、纵波的速度都要发生变化。
【小题2】地震波的速度发生了明显变化,说明该处上下层的物质组成明显不同。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题《地理信息系统》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