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8-08 17:31:3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图为“上海市某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图”,读图完成小题。
 小题1:外来常住人口与全部登记人口数量差异最大的年龄段是(?) A.15-19岁 B.20-24岁 C.40-44岁 D.45-49岁
| 小题2:外来常住人口占全部登记人口比例高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家庭因素 D.教育因素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结合图示柱状图可知外来常住人口与全部登记人口数量差异最大的年龄段是45-49岁之间,相差近40000人。 小题2:上海市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外来人口多。其原因就是外来务工人员为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所以A项正确。 点评:本题以上海市某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图为载体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图表解读能力。难度较小属于基础知识题。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从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环境因素,政治因素,环境因素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部分发达国家相继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此现象的人口迁移方向是(?) A.农村迁向城市 B.农村迁向农村 C.城市迁向农村 D.城市迁向城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所谓逆城市化现象,是人口由城市向农村迁移。这种现象之所以主要出现在发达国家,是因为发达国家城市环境质量相对下降,农村环境清洁,而且农村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交通便捷。白天人们在城市工作,晚上又回到农村居住。人们也把这种现象叫“钟摆式”移动。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口迁移模式改变”2012年2月27日,英国知名财经杂志《经济学人》刊登题为“中国人口迁移模式改变”的文章称,过去30年,中西部地区人口的发展趋势呈“孔雀东南飞”的状态,很多人离开故乡,来到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而现在,中国的内陆居民正日益倾向于在离家乡更近的地方工作。 材料二 2011年,在重庆区内流动的本地工人第一次超过了流向其他省份的人数。也就在几年前,70% 的人口还在涌向其他省份。2008年以来,河南省的五分之四外出务工人员首次在省内流动。 (1)材料一、二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______。(填字母) A.由城市到乡村? B.由城市到城市 C.由乡村到城市? D.由乡村到乡村 (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2)C (3)①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③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④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改革开放后中国流动人口逐年增加,读我国1988~2010年流动人口增长曲线图,完成小题。
 小题1: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 ) A.东部到西部 B.农村到城市 C.平原到山区 D.经济发达地区到经济欠发达地区
|
小题2:下列因素中与我国改革开放后流动人口迅速增长关系最不密切的是( )
A.人口增长迅速,就业压力增大
B.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劳动力需求量增长
C.户籍制度改革,为人口流动松绑
D.农村经济的发展,剩余劳动力增多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近年来,人口主要从农村流入城市。
小题2:用排除法即可选出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都有大量移民迁入的地区是:
A.欧洲
B.北美
C.拉丁美洲
D.非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人口迁移。二战前,世界人口迁移主要由欧洲、亚洲和非洲迁向南北美洲和大洋洲,而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故北美洲始终是人口迁入地区。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