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题《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8-08 17:37:4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图中MQ、MN、NQ分别为晨昏线、纬线、经线的一部分, P点的纬度为30°,M与N的经度差为30°,此时M点的地方时为5:00。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Q点的纬度可能是(?) A.20°N B.0° C.30°S D.35°S
| 小题2:有关该日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M点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P点 B.Q点的昼长等于M点的夜长 C.N点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北 D.P点昼长14小时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因为MQ为晨昏线的一部分,且M点的地方时为5:00,由此可知MQ应为晨线的一部分,则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并可以计算出MN纬线上各地的昼长为14小时,由此可推知MN纬线应在北半球,且在P地以北,故其纬度应高于30°;所以选择D选项。 小题2:MN经度相差30°,NQ为经线的一部分,可推知Q点的地方时为7:00,该地的昼长为10小时,可以看出M地的昼长等于Q地的夜长,说明两地的纬度相等,但半球相反,因此可以判断Q点的纬度可能是35°S。因为M、P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故此日M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P地;此时北半球为夏季,故各地日出东北方,物体的影子朝向西南方;此时北半球各地随纬度增高,昼长逐渐变长,故P点的昼长应小于14小时,所以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回答问题。
1.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2.①地的气候类型是: A.①、②两地的地方时相差1小时20分钟 B.任何一日,③、④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为20° C.③地位于④地的东北方 D.①、②两点间的距离等于②、③两点间的距离 E.热带雨林气候 F.热带草原气候 G.地中海气候 H.亚热带季风气候
参考答案:1. B 2. B
本题解析:1.①②两地位于同一经线,地方时相同;③④两地位于温带地区,两者的纬度相差20°,正午太阳高度相差20°;③地位于④地的西北方;①②两地的距离大于③④两地的距离。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①地位于20°S,20°E附近,位于非洲大陆,根据该地纬度判断,该地应为热带草原气候。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当地球处于A、B、C、D位置时所代表的节气分别是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 (2)当地球从A—C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___________,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变化是__________。 (3)当上海处于梅雨季节时,地球公转到___________位置附近;地球公转到___________位置附近,到南极考察最理想。 (4)太阳直射赤道时,地球位于___________点,此时琼海的日出时间为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夏至日? B秋分日? C冬至日? D春分日 (2) 快—慢—快(先变慢,再变快)?向南 (3) A? C (4) BD? 6点
本题解析:(1)根据图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判断,A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C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则B表示秋分日,D表示春分日。 (2)地球公转速度最快为近日点(1月初),最接近冬至日C位置;公转速度最慢为远日点(7月初),最接近夏至日A位置。当地球从A—C过程中, (3)上海梅雨时间为6月中下旬到7月初,故最接近夏至日A位置。南半球的夏季,南极地区出现极昼,最利于南极科考,故最接近北半球冬至日C位置。 (4)图示BD位置为春分和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当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时,全球昼夜平分,此时琼海的日出时间为6时,日落时间为18时。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基础性强,解题关键是抓住图示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判断二分二至日。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图(地球运动示意图,①②③④为二分二至日。),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坐地日行八万里……”,“坐地日行”实际指的是 ? ,“八万里”指的是 ? ?。 (2)地球公转到位置②时,这一天是北半球的 (节气),地球公转速度较 (快或慢)。 (3) 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经过P点时,太阳直射点 A.正向南移? B.正向北移 C.在南半球? D.在北半球 (4)每年一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而我们非常寒冷;每年七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而我们非常炎热。请说明理由。 (5) 地球从位置④一①-②的运动过程中,荆州市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某日下午,在荆州中学放学回家的小明感觉到寒风袭人、夜色也比前些天更快的降临了……,此日地球运行的时段在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参考答案:(1)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的赤道周长(2分) (2)夏至 ?慢(2分) (3) BD(2分) (4)地球南北半球的热量差异是由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的,我们位于北半球,一月初,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我们就寒冷;七月初,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我们就炎热。(2分) (5)昼渐长、夜渐短? C? (3分)
本题解析:(1)地球自转产生了地面事物的运动。8万里即赤道的周长。(2)根据图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判断,②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判断为夏至日,地球公转接近远日点,故公转速度较慢。(3)结合上题分析,P位于春分日到夏至日之间,故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4)影响地面辐射的直接原因是太阳高度,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南北半球各地的热量差异。(5)图示④一①-②的运动过程为冬至日—春分—夏至日,故太阳直射点始终向北移,故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放学时寒风袭人,反映为冬季,而夜色降落更快,反映昼长变短,故判断为秋分日到冬至日的③—④。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地球公转轨道图上的二分二至日的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中阴影部分与其它部分日期不同,且AB为晨昏线,A的纬度为0°,B的纬度70°。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该日,甲地的昼长是 A.20°S,45°E B.20°N,45°E C.20°N,135°W D.20°S,135°E E.6小时 F.12小时 G.15小时 H.18小时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图中阴影部分与其它部分日期不同”说明甲所在经线和B点所在经线是两条日期分界线,一条是180°(日界线),另一条是子夜线(地方时为0时或者24时的经线)。A点为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其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时或者18时,根据B与甲所在经线的经度差为45°,A点所在经线时间不可能为6时,所以图中晨昏线为昏线,A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时,甲所在经线为180°,B所在经线为子夜线。B点经度为135°W,从而可以计算地方时为12时(即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的经度为45°E。B点为晨昏线与70°S的切点,且其地方时为0时,70°S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所以此时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根据切点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互与这一规律,可得此时太阳直射的纬度为20°S。 2.根据上题分析,甲地正处日落时刻,且其地方时为21时,根据日落时间可以计算该日甲地昼长为18小时。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运动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