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二)
A.风力堆积 B.岩浆入侵 C.冰川侵蚀 D.流水堆积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左图中的箭头指向可看出,丁只指向乙,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可知丁是岩浆,乙是岩浆岩,甲是沉积岩,丙是变质岩。材料中显示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是花岗岩,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B正确。
【小题2】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因此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是岩浆入侵,B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图中丁处地质构造名称是 。(1分)
(2)乙地质构造是 ,顶部缺失的原因是 (2分)
(3)若该地区富含石油、天然气,应在乙、丙、丁三处中的 处开采合适。(1分)
(4)在乙、丙、丁三处中,若建设地下隧道,从地下水运动状况、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考虑,应选择在 处为好,其中 处最不适合建设大型工程。2分
(5)下列各序号所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分别是:
② ,③ ,⑤ 。(3分)
参考答案:(满分9分)
(1)向斜(1分)
(2)背斜 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破碎易被侵蚀(2分)
(3)乙 (1分)
(4)乙 丙(2分)
(5)蒸发 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3分)
本题解析:
第(1)题,图中丁处地质构造名称是向斜,因为岩层向下弯曲。
第(2)题,乙地质构造是背斜,顶部缺失的原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破碎易被侵蚀。
第(3)题,若该地区富含石油、天然气,应在乙、丙、丁三处中的乙处开采合适。乙为背斜,背斜有油气。
第(4)题,在乙、丙、丁三处中,若建设地下隧道,从地下水运动状况、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考虑,应选择在乙处为好,因为乙处为背斜,背斜不易积水入隧道,也防止施工时有地下水渗透。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岩层上拱,顶层岩石不会崩解,承受的力量较大。其中丙处最不适合建设大型工程。
第(5)题,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环节。
水循环的主要类型及环节:
故题文中各数字代表的水循环环节为②蒸发,③水汽输送,⑤地表径流。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与应用及水循环对应知识点。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常规知识点的考查。解答本题需注意:(1)背斜谷的成因。(2)地质构造的应用。(3)开凿隧道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渗漏问题;二是塌方问题。因此,开凿隧道要选择在背斜处,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并且,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4)水循环的环节与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下图是“地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属于向斜的是??,
属于断层的是?和??。(填字母)
(2)该地区,背斜处在地貌上是?,原因是? 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向斜在地貌上是?__? _?,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
(3)A处的地层与两侧地层之间的相对运动,A是?(上升或下降);若在
C处钻井,最有可能找到?(油气、地下水)。
参考答案:
(1)D?, C?,? A?, B?(4分)
(2)山谷?,?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易受外力侵蚀成谷地?,
山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易堆积成山地?(6分)
(3)上升?,?地下水?(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
(1)中间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中间岩层向下凹为向斜。。断层则表示两边岩层发生断裂并错位。
(2)图示背斜处形成谷地;向斜处形成山岭。主要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
(3)图示反映A处岩层较两边高,故说明A处为岩层上升。利用背斜储油,向斜储水的原理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为解释某种地理现象或事物的成因,地理张老师在课堂上就地取材用书本进行了现场演示。下图为张老师演示过程中的一组照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张老师通过演示解释的地理现象或事物是( )
A.火山爆发
B.褶皱
C.地震
D.断层
【小题2】通过由左图向右图的变化,张老师也演示了( )
A.板块挤压碰撞
B.岩块断裂上升
C.岩层水平挤压
D.外力侵蚀搬运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岩层受到挤压发生弯曲,形成的地质构造叫做褶皱。
【小题2】岩层受到水平挤压,不断发生弯曲。
考点:地质构造。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太阳对地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