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读“中国2005年一2050年人口变更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反映出我国人口构成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2.人类学家说:“这是有史以来最剧烈的人口结构变更”。引起中国这种人口结构变更的原因并非是
1.图反映出我国人口构成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2.人类学家说:“这是有史以来最剧烈的人口结构变更”。引起中国这种人口结构变更的原因并非是
A.劳动力增加
B.性别比平衡
C.老龄化趋重
D.独生子女减少
E.多子多福的驱动
F.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G.计划生育的惯性
H.现代人生育观念的变化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1.根据图示:从2005年到2050年发生显著变化的青少年比重变低,老年人口的比重上升,所以人口老龄化趋重。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中国这种人口结构变更的原因主要是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现代人生育观念的变化,导致出生率降低。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多选题  大规模人口迁移,对于迁入区的不利影响是
A.加重了人口老龄化程度
B.使社会管理更加困难
C.弥补了劳动力余缺
D.增加了就业、住房等压力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大规模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①获取足够的劳动力;②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③给城市环境造成影响。 对迁出地影响:①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②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③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2)不利影响:①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压力;②加剧城市的环境污染;③给城市的社会治安管理带来问题;④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因此本题选BD。
考点:人口迁移的影响。
点评:本题属基础知识题目,学生准确掌握相关知识即可。一般对迁出地: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尤其是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来讲,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对更好地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有积极作用。有时也遏制迁出地的经济发展?
对迁入地: 对环境的影响更为广泛,促进了该地区人力资源的增加,和经济开发,但是一定程度上加剧社会和环境的不稳定行。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读“某地区人口与海拔高度相关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曲线反映出的地区可能是2.该地区海拔400米以下地区人口密度低的原因是
1.图中曲线反映出的地区可能是2.该地区海拔400米以下地区人口密度低的原因是
A.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
B.恒河平原与喜马拉雅山过渡地带
C.亚马孙平原与巴西高原过渡地带
D.刚果盆地与东非高原过渡地带
E.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
F.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繁
G.峡谷地带,交通不便
H.气候干燥,水源缺乏
 
	参考答案:1. D
2. A
	本题解析:1.读某国“某地区人口密度与海拔高度相关示意图”可知该地人口主要分布于海拔500—1500米之间,尤以1000米人口密度最大,可确定该地在热带地区,排除A选项,B选项人口集中于海拔200米左右的恒河平原上,不符合。C选项亚马孙平原湿热,人口集中于海拔500—1000米的巴西高原上,也不符题意。第1题选D。
2.该地海拔400米以下地区,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第2题选A。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开封人祖祖辈辈流传着这样的话:“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可以推测开封城所在古代地理环境的特征是2.开封是七朝古都,开封成为都城的主要原因是3.古代制约开封周围地区农业生产的最大障碍性因素是
A.地壳运动频繁
B.气候温暖
C.地势低洼
D.河流流量少
E.矿产资源丰富
F.耕地富饶,水田广布
G.儒家思想的发源地
H.交通位置优越
I.土壤贫瘠
G.多旱涝盐碱
常年缺水
交通落后
 
	参考答案:1. C
2. D
3.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区位。
1.“城摞城”主要由于泥沙淤积,反映其地势低洼;
2.A项古都城市的发展受矿产资源的影响小,且开封周围也没有典型的矿产资源;错误。B项开封位于黄河流域,耕地类型为旱地;错误。C项我国儒家思想的发源地为山东;错误。故选D项。
3.开封位于黄淮海平原,故旱涝盐碱多发,而由于位于黄河沿岸,故有较充足的水源条件。故选B项。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读图“中国2000年到2050年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图”,完成以下各题。
 1.2000年与2050年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的共同特点是?
1.2000年与2050年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的共同特点是?
①人口总量庞大?②人口增长快?③少年人口男性多于女性?④老年人口女性多于男性2.据图判断,到2050年我国的人口状况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E.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约4亿
F.将面临青壮年劳动力就业困难
G.出生率降至零,导致人口负增长
H.青壮年劳动力社会负担减轻
 
	参考答案:1. B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图没有人口总量、人口增长信息。
2.由图可知,2000年与2050年10到16岁阶段的少年人口男性多于女性,60岁以上年龄阶段女性多于男性;2050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巨大,将达到4亿,这将加重青壮年人口的社会和家庭负担,人口出生率比现在小得多,不会降至0(可能自然增长率为0),届时就业压力就会小。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判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判读方法,明确左右两栏代表的含义。本题还可考查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