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读“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系数(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及20世纪,90年代人口流动示意图”,回答以下各题:
 1.下列人口负担最轻的两个省区是?
1.下列人口负担最轻的两个省区是?
①四川?②广东?③海南?④广西2.造成图示地区大规模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①逆城市化的发展
②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③大城市劳动力短缺
④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3.从图示信息分析,下列缓解人口压力的措施合理的是
①加快经济发展,调控人口承载能力
②依靠资源开发农村剩余劳动力
③组织大规模的劳务输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④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E.①③
F.②③
G.②④
H.①④
I.①②
G.③④
②③
①④
 
	参考答案:1. D
2. C
3. D
	本题解析:1.题干中说明了人口承载系数就是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数越小说明人口负担越轻,因此依据图例中0.2-0.7的图例,可以判断人口负担最轻的两个省是广东和海南。
2.由于改革开放使得该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所致的。
3.依据图示信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负担较轻,故可以加快经济发展,调控人口承载力,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美国西部城市旧金山的唐人街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
C.知名度因素
D.种族宗教因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唐人街大多是在当地华人分布集中的地区,是由于种族、宗教、文化等因素的趋同性而形成的。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捅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如图)。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据此回答以下各题。
 1.下列关于“木桶”的说法最正确的是2.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1.下列关于“木桶”的说法最正确的是2.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根据“木桶原理”,地球的环境承载量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
B.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C.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
D.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
E.气候适宜
F.本国自然资源丰富
G.大量地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
H.人口素质较高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1.木桶容量在木板高度一定的前提下是一定的。同样,环境人口容量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也具有相对确定性。
2.在一个开放系统中,资源互补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生产能力越发达,利用系统外资源的能力就越强。日本、荷兰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大量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所以具有较高的人口合理容量。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下图),完成下题。
 1.图中序号①②③④四地是世界人口稠密区,有关其分布共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2.图中⑤⑥⑦⑧四地人口稀少,其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1.图中序号①②③④四地是世界人口稠密区,有关其分布共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2.图中⑤⑥⑦⑧四地人口稀少,其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A.处于中低纬度
B.多濒临海洋
C.经济高度发达
D.多为平原地形
E.⑤—湿热
F.⑥—干热
G.⑦—干旱
H.⑧—高寒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图中①②③④都处于中低纬地区,都在沿海地带,平原地区,气候相对温暖湿润。其中①②是中国和印度是发展中国家,③④是西欧和美国是发达地区。。选C正确。
2.⑤-北非撒哈拉沙漠,气候干旱;⑥-南美的亚马逊平原,气候湿热;⑦-南极大陆气候干冷;⑧-青藏高原,气候高寒;选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分布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该图为“北京市以天安门为中心不同圈层写字楼各行业就业密度统计图”。读图,回答第问题。?
 1.各行业的就业密度2.办公活动区位选择更倾向于靠近人口密集区的行业是
1.各行业的就业密度2.办公活动区位选择更倾向于靠近人口密集区的行业是
A.各圈层差异最小的是批发和零售业
B.第二圈层差异最小
C.由内圈向外圈逐渐减小
D.第三圈层以科技服务业最高
E.建筑业
F.批发和零售业
G.教育文化业
H.科技服务业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和读图分析能力。
1.A项各圈层总批发和零售业的差异最大;错误;B项第三圈的差异最小;错误。C项图示内圈的就业密度最大,逐渐向外圈递减,故C项正确。
2.图示批发和零售业在内圈的就业密度与外圈相比差异最大。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