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题《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四)
A.3时 B.6时 C.9时 D.11时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一年中M、N两点有重合于O点的现象,所以O点的纬度最低为66°34′,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46°52′。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M、N分别是X日的晨线、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X日M、N两点的经度差为90°,所以该日白昼时间占90°,为6个小时,所以日出的地方时为9:00。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3:X日后,若M点位置向东接近O点,表示南半球的白昼时间进一步缩短,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北移动。该地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4月15 日海口市地方时上午6:30,海口市救援人员乘飞机赶往玉树灾区,5小时后到达玉树。设海口(200N,1100E)15日昼长为12小时20分,玉树(330N,970E)15日昼长为12小时50分,那么海口救援人员15日这天所经历的昼长为(?)
A.12小时20分
B.12小时50分
C.13小时12分
D.13小时27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两地昼长可计算出两地日出时间:海口=12-12:20/2=5:50,玉树=12-12:50/2=5:35;飞机起飞到达玉树时的时间为6:30+5+(110-97)*4=10:38;10:38以前的昼是在海口和飞机上过的共是6:30-5:50+5=5:40,10:38以后是在玉树经历的白昼时长为12:50-10:38=7:47,综合得出救援人员15日这天所经历的昼长为=7:47+5:40=13:27.。选D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下图为某两日昼半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甲图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纬度差异。
(2)简述从甲图到乙图的过程中,②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
参考答案:
(1)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2)甲图时,②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最小值,此日后,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到9月23日前后,②地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最大值,然后由最大值逐渐减小,到乙图时,②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最小值。
本题解析:
(1)甲图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夜长短的规律据图或教材内容回答即可。
(2)从甲图到乙图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②地位于赤道,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结合太阳直射点位置变化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交通运输线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