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四)
①冰川融化?②降水增加?③蒸发减少?④气温升高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中国的内外流区;等高线的判读。青藏高原的湖泊大多数属于咸水湖,只有水注入,没有排出,根据河流位于山谷,等高线的凸出方向为河流上游,所以A只有河流注入,B只有排出,C只有排出,D既有注入也有排出,所以选择A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青藏高原往日“口渴”,今日却“过饱”,造成今日“过饱”的原因是全球气温升高,青藏高原冰雪融化增加,根据材料“同时,大气云层的覆盖度也不断增加,使得湖面的蒸发量降低”所以②③也正确,但是选择的是直接原因,气温升高是根本原因,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①②③。
小题3:青藏高原湖面扩大,经过比较:B选项不断上涨的湖面可能淹没部分肥沃的草场,最合适。AD选项的表述只是短暂的影响,C选项不是湖面变大带来的影响。所以选择B。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部递减
B.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丰富
C.乙地区位指数小于10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恶劣
D.丙地区区位指数较低,其主要原因是交通落后
小题2:甲地区的区位指数大于40,其优势主要表现在?
①交通便利?②资源丰富?③老工业基地基础好?④科技水平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我国区位指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A错;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高是因为交通、科技、经济等由具有优势,而资源相对不足,B错;乙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区,以高寒为主,环境条件差,所以区位指数低,C对;丙地为我国江西省,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支离破碎,联系不便。另外河湖众多,水土流失较严重,所以区位指数较低,D错。
小题2:甲地区位于广东省,邻近港澳,便于引进技术和资金等,沿海交通便利等优势条件,所以区位指数高。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下列现象中,甲、乙两地共有的是
A.广泛种植水稻
B.水运发达
C.冬季河流结冰
D.雨热同期
小题2: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海拔
B.水分
C.土壤
D.热量
小题3:关于乙地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粮食种植业精耕细作
B.全国最重要的小麦、玉米产区
C.与东北平原相比,更利于大型农业机械化操作
D.人口多,长期以来需要从区域外调入大量粮食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甲、乙两地都是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D正确;甲地种植小麦,乙地种植水稻,A错;甲地水运不发达,乙地水运发达,B错;甲地在北方冬季河流结冰,乙地在南方冬季河流不结冰,C错。选D正确。
小题2:甲纬度高,乙纬度低,乙地热量比甲地丰富,乙地一年两到三熟,甲地两年三熟。选D正确。
小题3:乙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主水稻的主产区;与东北平原相比,水网密布,人口众多,人多地少,不适于机械化生产;乙地水稻单产水平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实行传统的精耕细作,耕作历史悠久。选A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我国的资源问题是:?____________
A.水资源紧张 ?
B.资源浪费严重
C.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发展不 平衡不协调的问题
D.石油紧缺?
(2)?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西起________________?油气田,它位于图中A所表示的_____________自治区,,该自治区位于_____________经济带,东到B所表示的___________,途中经过塔里木盆地、陕甘宁等的天然气田,为西气东输提供了丰富的气源。
(3)如果今后A区域和B区域进一步发展合作,产生下列要素的流动。从A区域流向B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_____________,从B区域流向A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_____________。
①资金?②劳动力?③技术、管理?④原料、燃料?
(4)进一步开发天然气,对西部地区开发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轮南;新疆维吾尔族;西部 ;上海市?
(3)②④;①③
(4)(写出3点即可)加快西部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把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拉动西部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洞庭湖流域年、季降水量均值及其气候倾向率表和1999年--2008年洞庭湖流域降水倾向率空间分布图(降水倾向率为正值,表示降水有增多趋势,值越大增多趋势越明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洞庭湖流域近10年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为
A.春、秋两季的平均降水量高于多年平均值
B.桑植和凯里年降水量仍表现为增多的趋势
C.流域内湘东地区的年降水量减少趋势最明显
D.衡阳与南岳之间降水量的空间变幅最小
小题2:根据《三峡(初期运行期)—葛洲坝水利枢纽梯级调度规程》,每年的9月(秋季)是三峡水库的汛末蓄水期。结合以上图表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三峡蓄水带来的影响最明显的是
A.该季节,洞庭湖流域内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得以保障
B.造成9月份洞庭湖区水面减少,会影响当地航运、灌溉
C.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洞庭湖流域内9月份干旱发生的可能性
D.会减轻洞庭湖区秋季的环境污染。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分析表中数据得知,春、秋两季洞庭湖流域气候倾向率各时间段均为负值,对照降水量均值分析,平均降水量应是低于多年平均值;根据右图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凯里附近降水倾向率应是负值,年降水量表现为减少的趋势;流域内湘东地区(平江、南岳一带)降水倾向率为负,且绝对值大,说明年降水量减少趋势最明显,正确;衡阳与南岳之间降水倾向率等值线密,说明降水量的空间变幅大。故选C。
小题2:既然每年的9月(秋季)是三峡水库的汛末蓄水期,也就意味着位于三峡下游的洞庭湖区长江段上游来水量偏少,长江水位偏低,洞庭湖水位也跟着降低;结合以上图表信息分析,洞庭湖流域内,秋季降水有减少趋势,在三峡水库的汛末蓄水期,会造成9月份洞庭湖区水面减少,会影响当地航运、灌溉。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地图的基本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