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8-08 18:59:2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39.依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A、B两地区,易出现土壤盐碱化现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盐碱地的基本治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分) (2)简述凤阳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10分)
参考答案:39.(1)A(4分)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秸秆覆盖;营造防护林;间作套种等 (任答3条得6分) (2)(风阳地处淮河流域)属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夏季降水集中;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水系发达,流域面积大,无天然人海河道}中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10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该地区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腾飞。泛珠三角,就是指粤、闽、赣、桂、琼、湘、川、贵、滇等省区和港澳地区,简称“9+2”。本着“东西互动、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精神,将成为中国增长最快、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倡导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支援西部地区,从全局上看主要是为了 (?) A.利用西部的大量的富余劳动力 B.提供西部所需的大量建设资金 C.向西部提供大量技术支持 D.保持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 小题2:促进区域东西互动的前提是:(?) A.交通状况的改善 B.自然资源的开发 C.人口的流动 D.西电东送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西部大开发。 小题1:注意“从全局来看”的要求,倡导东部地区支援西部,既利于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的经济发展,也利于东部地区获得大量的资源、廉价劳动力和开拓市场,故也利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全国的共同发展。 小题2:区域之间物资和能源的流通需要依靠交通条件的改善。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该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29—30题。
 小题1:图中A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C.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 D.平原广阔,黑土肥沃
|
小题2:图示区域内甘肃、宁夏在黄河附近形成一条“工业长廊”,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工业地带属于
A.以棉、毛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B.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C.以石油、煤炭开采为主的工业地域
D.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电为主的工业地域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D
本题解析:考查区域经济地理特征。
小题1:A地区地处西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糖分的积累。
小题1:图示区域位于黄河上游,地势落差大,有丰富的水能资源,适合发展水电工业,根据图例看出,该工业地带有丰富的有色金属,可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据中央电视台记者报道,浙江省某乡历时5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下表所示。据表回答24~25题。
5年前概况
| 5年后概况
|
丘陵为主,土壤贫瘠
| 修建大坝,引水入乡,丘陵变岛屿
|
粮食种植为主
| 淡水养殖及加工为主
|
砍伐林木严重,水土流失
| 周边山区及岛屿草木如茵
|
文化生活贫乏
| “渔村一日”的旅游项目十分火暴外
|
出打工者众多
| 七家乡镇企业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
|
人均收入不足1 500元
| 人均收入超过20 000元
|
24.形成本乡变化的原因是()
①自然条件的改变②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③劳动力素质的提高④综合治理了环境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5 促使本乡发展淡水养殖产品加工工业布局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优越的气候和地表水条件
B.多山的地形
C.周边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D.充足的原料
参考答案:24 C?25 A
本题解析:据表分析,该乡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修建大坝,引水入乡,并恢复植被,从而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治理。并根据当地条件调整了产业结构,由原来的以种植业为主调整为以淡水养殖及加工为主。
淡水养殖产品加工工业布局的两个主要区位因素:一是自然条件地表水资源丰富,利于养殖,是工厂的原料来源;二是社会经济条件中的经济发达、市场广阔、消费量大。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引起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气象灾害
B.地质灾害
C.垦荒
D.砍材取薪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