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地球》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八) 
            
            
            
 ![]() A.甲 B.乙 C.丙 D.丁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初始时摆沿90°W和90°E线摆动,3小时后,地球自转了45°,3小时以后此摆的摆动方向是沿45°E~135°W摆动。
【小题2】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南半球河流冲刷左岸,在右岸堆积,故不符合题意;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流冲刷右岸,在左岸堆积,故不符合题意;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南半球河流冲刷左岸,在右岸堆积,故不符合题意;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流冲刷右岸,在左岸堆积,符合题意。
考点:该题考查地转偏向力。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图(地球运动示意图,①②③④为二分二至日。),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坐地日行八万里……”,“坐地日行”实际指的是  ? ,“八万里”指的是   ?  ?。
(2)地球公转到位置②时,这一天是北半球的    (节气),地球公转速度较    (快或慢)。
(3) 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经过P点时,太阳直射点   
A.正向南移? B.正向北移 C.在南半球? D.在北半球
(4)每年一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而我们非常寒冷;每年七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而我们非常炎热。请说明理由。
(5) 地球从位置④一①-②的运动过程中,荆州市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某日下午,在荆州中学放学回家的小明感觉到寒风袭人、夜色也比前些天更快的降临了……,此日地球运行的时段在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参考答案:(1)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的赤道周长(2分)
(2)夏至 ?慢(2分)
(3) BD(2分)
(4)地球南北半球的热量差异是由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的,我们位于北半球,一月初,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我们就寒冷;七月初,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我们就炎热。(2分)
(5)昼渐长、夜渐短? C? (3分)
本题解析:(1)地球自转产生了地面事物的运动。8万里即赤道的周长。(2)根据图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判断,②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判断为夏至日,地球公转接近远日点,故公转速度较慢。(3)结合上题分析,P位于春分日到夏至日之间,故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4)影响地面辐射的直接原因是太阳高度,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南北半球各地的热量差异。(5)图示④一①-②的运动过程为冬至日—春分—夏至日,故太阳直射点始终向北移,故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放学时寒风袭人,反映为冬季,而夜色降落更快,反映昼长变短,故判断为秋分日到冬至日的③—④。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地球公转轨道图上的二分二至日的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假如黄赤交角变小,那么热带、寒带的范围都将变小。 
参考答案:正确
本题解析:黄赤交角变小,即回归线度数变小,故热带范围变小;极圈度数变大,而极圈到极点之间的范围变小,即寒带变小。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黄赤交角的变化对回归线和极圈度数的变化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1】软流层存在于
A.岩石圈之上
B.莫霍界面之上
C.岩石圈之下
D.古登堡界面之下
【小题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字母C代表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火山岩
【小题3】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箭头①代表
A.喷发冷凝
B.外力作用
C.变质作用
D.重熔再生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课本定义,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形成岩石圈,所以软流层存在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以下。
【小题2】图示A为岩浆作用而生成,故判断为岩浆岩;C由已经生成的岩石在地下深处经变质作用而形成,故判断为变质岩;B为地表裸露的岩石经过外力作用,固结成岩而生成,所以是沉积岩。
【小题3】图示②为岩浆生成岩浆岩,故判断为冷凝作用;③为形成沉积岩的作用,所以是外力作用;①表示已经生成的岩石在地下深处经变质作用而形成变质岩,故①为变质作用。④为岩石重新变为岩浆的作用,为重融再生作用。
考点:本题组考查地壳物质循环。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水的运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