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二)
A.震级小 B.日本建筑物抗震系数大 C.震中位于海洋上 D.日本多震,防震意识强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日本地震。
小题1:,千岛群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小题2:结合图示,由于此次地震发生在距离日本较远的海洋上,故对日本的影响小。
小题3:②震源越浅,破坏越大;错误;④山区,地势起伏大,则地震破坏越大;错误。故选A项。
小题4:震源位于海床下30公里,属于浅源地震。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历史民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就有九年荒。”现代民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实行联产责任制,家家户户屯满粮。”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从自然角度看,“十年就有九年荒”中的 “荒”产生的原因及其出现时间是(?)
A.洪涝——6、7月
B.洪涝——7、8月
C.干旱——4、5月
D.台风——7、8月
小题2:现今凤阳“家家户户屯满粮”得益于?(?)
A.气候变暖
B.红壤的改良
C.大量施用化肥
D.大力兴修水利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十年就有九年荒”中的 “荒”是指粮食减产,其位置在季风区,主要就是由于洪涝导致了灾荒,故选A。
小题2:由上题可知,要想改变洪涝灾害的发生,其措施在四个选项中只能是兴修水利工程,故选D。
点评:本题组考查安徽省洪涝灾害发生的时间及治理措施,还可以通过上述材料考查了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及苏门答腊岛西岸附近海域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北京时间2012年4月11日16时38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西海岸发生里氏8.5级地震,震源深度为33公里。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当天向印尼、印度、泰国等10多个国家发布海啸预警。海啸预警已于地震发生后的四小时内解除,该地震及之后的几次大的余震造成5人死亡,数人受伤。美国地质调查局专家解释说,此次地震由地壳水平运动所致,并非垂直运动,所以不会进行海水大规模的置换。印度尼西亚是2004年印度洋海啸的重灾区,那次海啸夺走了印度尼西亚近23万人的生命。
读图分析印度尼西亚多地震及此次地震造成伤亡较小的原因。
参考答案:(8分)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地震频发(2分)。此次地震因板块的水平运动所致,不易造成大规模的海水置换,不易形成大规模海啸(2分);震中离海岸较2004年海啸更远,震中地水深较2004年海啸更深(超过4000m)(2分);灾后应急反映机制响应及时,居民及游客防灾意识和逃生技能提高(2分)。
本题解析:地震易发的主要原因就是板块消亡边界,而其破坏力大小的原因是与自然地理背景和人文地理背景两个方面影响。
点评:本题组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地震为背景,考查了地震发生的原因及其破坏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我国自然灾害致灾指数和成灾指数分布图,回答1~2题。
1.甲地区成为双最高值区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壳运动活跃,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B.石漠化 面积广大,工业化水平高
C.水旱灾害频发,经济发展水平高
D.气候干旱,城市化水平高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致灾指数和成灾指数成正比
B.自然环境过渡地带致灾指数较高
C.乙地为最低值区,生态环境良好
D.丙地成灾指数高,不适宜农业发展
参考答案:1.C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日本东北部(约38.8°~39.1°N,141.5°~142°E)沿海区域在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大地震(震级9.0级,震中38.1°N、142.6°E,震源深约20千米)引发巨大海啸,使甲地遭受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10分)
(1)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分析日本多地震的原因(2分)
(2)根据图文资料,分析甲地此次地震及海啸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4分)
(3)说出沿海地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防范海啸。 (4分)
参考答案:(1)日本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2分)
(2)本次地震震级大,震源较浅,?甲地距离震中较近,海啸到达的时间短, 位于外宽内窄的海湾的“项部”,海啸向陆地方向推进时,受海湾形状影响,越向内侧浪越高(海啸波高越高),流速越快,冲击力越大(使海啸的巨大能量集中于更小的范围内释放),对甲地的破坏格外严重。(4分)
(3)加强监测和预报;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修建防浪堤等。(4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分析。(2)地震、海啸灾害严重原因:震级、震中距、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高;海湾地形等方面分析。(3)建立地震、海啸预警机制;加强监测与预报;提高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加固海堤等。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气的热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