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地质灾害在我国的分布,考查学生对中国自然灾害的了解情况,解决此题的关键是从图中充分提取有用的信息。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由于地形起伏较大,故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青藏高原远看是山,近看是川,地形起伏较和缓,多雪灾、大风、冰雹、雷电等自然灾害。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但由于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故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于夏季。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多寒潮、烈风、暴雪等灾害。
小题2: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一般有水参与时,更易发生。而图中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多处于山区,为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较多,易诱发地质灾害。
小题3:沙尘暴往往出现在冬春季节,天气较干燥。寒潮多发于冬春季节强冷空气,往往形成严寒、低温、冻害天气。干旱往往由于强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形成。地质灾害往往由于暴雨而诱发,用电量较多的往往是气温较高天气。故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较高的地区,可能分别是暴雨、高温天气。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某地修建一大型水库后,地震次数明显增多。其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作用
B.修建水库增加了地表环境的不稳定
C.水对地下深处岩石的滑动起了润滑作用
D.岩石上部加大的压力,是地震的主要能量来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28.读“清代我国死亡千人以上灾害分布图”,判断图例中1~4表示的自然灾害分别是
A.地震、风暴潮、洪涝、干旱
B.风暴潮、干旱、地震、洪涝
C.洪涝、地震、干旱、风暴潮
D.干旱、洪涝、风暴潮、地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根据图示:2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沿海地区,可能为台风引起的风暴潮;3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可能为洪涝灾害;4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时分布较为广泛,可能为干旱。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10分)该图为我国年寒潮路径及等次数线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区域寒潮出现次数的空间分布特点。?(4分)
(2)比较西安与成都遭受寒潮影响程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2分);自乌兰巴托至南昌一线向左右(东北与西南)两侧递减(2分)
(2)成都小于西安(2分);西安位于寒潮路径上,影响大,降温剧烈(2分);成都北部山地阻挡冬季风侵入,影响小,降温较小(2分)
本题解析:
(1)根据图中等值线分布特征判断:图示区域寒潮出现次数的空间分布特点从西北向东南递减;自乌兰巴托至南昌一线向左右两侧递减。
(2)根据图中数值,西安发生寒潮的次数为4-5次,成都发生寒潮次数小于0次,所以成都小于西安;原因是:西安位于寒潮路径上,影响大,降温剧烈;成都北部山地阻挡冬季风侵入,影响小,降温较小。
点评:等值线图的判读可以遵循一般的方法。引起寒潮的主要原因是冷锋天气。
冷、暖锋面与天气
?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与天气
图形
?
符号
?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准静止锋是指移动幅度很小的锋。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锋面移动缓慢,或较长时间在一个地区摆动,造成阴雨连绵的天气。
过境时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
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
大气举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
春季,长江以南和东北地区,常有暖锋活动。
夏初,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就是准静止锋造成的;冬半年的昆明准静止锋使得昆明和贵阳天气有很大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旅游与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