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模拟版)(六) 
            
            2017-08-08 20:17:4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浙江杭州的龙井茶闻名于世,影响其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市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茶树适宜生长在酸性土壤条件下。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大樱桃主要生长在北纬30~45°的温暖、冷凉地带。辽南、胶东和秦皇岛是我国大樱桃的主要栽培区,其中烟台福山区大樱桃,已有130年的栽培历史。采摘节是该地区一种集田园风光、采摘鲜果、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精彩活动。下图为该地的优质“大樱桃”采摘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生产的“大樱桃”与我国其他地方的普通樱桃相比,具有品种多、早熟、个大、色艳、味甜等特点。形成此鲜明特点的主导因素是 A.种植技术 B.交通便利 C.水源丰富 D.光热充足
   |   小题2:为适应采摘节的需要,欲在该地建一个“农家休闲中心”,最佳的选址为? A.甲 B.乙  C.丙 D.丁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材料,大樱桃种植主要分布在温暖、冷凉地带,光热缺少优势,D错。辽南、胶东地区主要是丘陵山地区,山区交通没有优势,B错。材料中所述地区主要位于华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缺乏地区,水源没有优势,C错。材料中所述,该地栽培历史悠久,所以种植技术有优势,A对。 小题2:建设休闲、娱乐中心,除了观光外,还可以进行采摘、垂钓等活动,所以最佳选址为丙处,C对。甲地、丁地距果园远,不方便,A、D错。乙地虽然较近,与丙地相比,显然也较远,不如丙地方便,B错。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13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3年8月12日8时至14时,嫩江上游尼尔基水库(位置见下图)库区空降暴雨,受此影响,尼尔基水库12日14时入库洪峰流量迭9.440立方米每秒,为起过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尼尔基水库本次共控制下泄流量5500立方米每秒,削减洪峰42%。
   (1)据图指出甲-乙沿线主要农业土地类型的分布差异,并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6分) (2)试分析此次嫩江流域出现洪涝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以及尼尔基水库的作用。(3分) (3)请你为减轻嫩江流域洪涝荧害提出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4分)
    
	参考答案: (1)差异:自甲向乙依次为草地、林地、耕地。原因:大兴安岭移动地势低平,为平原地形,积温较高,降水丰沛,耕地面积广大;大兴安岭以西地势较高,平坦开阔,为高原地形,积温较低,气候干燥,草地广阔;大兴安岭宜林地区广。 (2)原因:受锋面雨带影响,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嫩江流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作用:削减洪峰流量,减轻洪涝灾害。 (3)中上游地区兴建水库,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减少水库淤积,稳定江河径流量;中下游地区疏浚河道,加强堤防建设,植树种草,保持水土,减少河道淤积。  
	本题解析: (1)甲-乙沿线主要农业土地类型的分布产生差异,与沿线地形的变化密切相关。大兴安岭移动地势低平,为平原地形,积温较高,降水丰沛,耕地面积广大;大兴安岭以西地势较高,平坦开阔,为高原地形,积温较低,气候干燥,草地广阔;大兴安岭宜林地区广。 (2)此次降水的类型属于锋面雨,降水时间长强度大,水量大,加之嫩江平原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导致嫩江发生洪涝灾害。水库主要起到了削减洪峰的作用。 (3)嫩江平原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导致嫩江发生洪涝灾害,所以首先要疏浚河道;上游植被破坏,大量泥沙进入河道,因而还应植树种草,增加植被的覆盖率。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德国面积、人口、主要工业产品占世界总量的比重表,并根据德国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从表中看出,德国是世界上 A.发达的工业国 B.发达的农业国 C.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 D.经济基础薄弱的国家
   | 
小题2:德国农业比重很小,仅占国民总产值的1.6%,但机械化程度高,以乳肉畜牧业为主。德国北部平原地势低平,冬冷夏凉,土壤贫瘠,德国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在德国北部形成了?
A.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B.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区
C.全国林业基地
D.以水果、蔬菜为主的农业区
小题3:德国8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人口分布比较均匀,中小城市散布全国,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仅有三个,据此,可以看出德国是一个?
A.大中城市为主的国家
B.中小城市为主的国家
C.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
D.城市集中分布的国家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德国的人均汽车、钢、煤等拥有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属于发达的工业国。A对。德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冷湿,不利于种植业发展,农业不占主要地位,表格中没有农业方面数据,B错。德国是发达国家,经济水平高,目前发展速度不如发展中国家快,C错。德国发展早,经济基础雄厚,D错。
小题2:德国北部平原地势低平,冬冷夏凉,土壤贫瘠,气候冷湿,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但有利于牧草生长,适宜发展畜牧业,所以A错、B对。林业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地,不占用平原区土地,C错。水果、蔬菜主要分布在城市附近,属于城郊农业,D错。
小题3:根据材料,德国中小城市散布全国,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仅有三个,说明德国是一个中小城市为主的国家,B对、A错。德国8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化水平高,说明农业人口少,C错。由材料可知,德国8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人口分布比较均匀,中小城市散布全国,不是集中分布,D错。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措施中,属于对山区农业土地利用用方式选择正确的是
①?山坡上开辟坡地为耕地?
②?缓坡地上开辟水平梯田?
③ 陡坡地上发展用材林?
④ 引进大型农业耕地机械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生产。①陡坡发展种植业,会导致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问题;错误;④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不适宜大型机械生产;错误。故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