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试卷《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8-09 17:03:4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为解决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中国正积极拓展能源进口渠道,中哈石油合作前景广阔。读下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山麓地区草原植被的出现,体现了自然带的 A.自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B.自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C.自山麓向山顶的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 小题2:1998年,国务院批准Q城所在县为对外开放县,建立边民互市贸易市场。该城最突出的区位优势是 A.交通运输便 B.国家政策支持 C.经济腹地广阔 D.矿产资源丰富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该地区深处内陆,降水稀少,山麓地区由于有大量的高山冰雪融水的补给而出现草原植被,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小题2:由图中信息可判断交通运输便利和国家政策的支持都是该县的优势,但题干中明确说明“该城最突出的区位优势”,所以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0分)读图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固态降水率是指固态降水(雪、雹等)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百分比。下图示意S半岛及周边地区等固态降水率线分布,据图回答。
 (1)说明S半岛固态降水率的分布特点(至少说出两点)及其主要原因。(4分) 材料二:挪威地处欧洲西北部,由于地理位置及国土大部分是山地的缘故,历史上挪威交通主要依靠航海来实现,这为挪威航运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在过去的150年中挪威在世界航运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以航海国家著称于世。 (2)S半岛西侧港口众多,分析该区域港口形成的有利的自然条件。(4分)
 (3)指出甲、乙两地自然带类型及导致差异的主要因素。(4分) (4)景观A形成的外力作用是?。(2分) (5)吕勒奥是瑞典著名的钢铁工业中心,试分析其形成的区位因素(4分) (6)你认为该区域的经济活动主要分布在哪里?(2分)
参考答案: (1)①北部高于南部(1分),原因是北部纬度较南部高(1分),(冬半年)气温较低; ②中部(山地)大于东西两侧(低地)(1分),原因是中部(山地)地势较高(1分),(冬半年)气温较低; ③西(北)部空间变化明显,东(南)部变化和缓(1分),原因是西(北)部坡度较大,东(南)部沿海坡度较小(1分);[特点、原因的表述中,答出前半句或后半句均可] ④西部(沿海)小于东部(沿海)(1分),原因是西部(沿海)受西风和暖流的影响明显,东部受其影响较小(1分)。[原因的表述中,答出前半句或后半句均可](上述四点中,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 (2)海岸线漫长曲折,多峡湾;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多数港口冬季不结冰(4分) (3)甲: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乙:亚寒带针叶林带(2分)。地形、洋流(2分)。 (4)冰川侵蚀(2分) (5)离铁矿产地近;有充足的能源(水电)供应;河流流经,水源充足;临海,海运条件优越,便于产品输出;欧洲经济发达,消费市场广阔(4分) (6)主要分布在波的尼亚湾沿岸地区。(2分 )
本题解析: (1)读图,根据固态降水率等值线分布状况分析,北部纬度较南部高,冬半年气温较低,所以固态降水率北部高于南部。中部(山地)地势较高,冬半年气温较低,所以中部(山地)固态降水率大于东西两侧地区。图中西(北)部坡度较大,东(南)部沿海坡度较小,所以固态降水率等值线西(北)部较密集,空间变化明显,东(南)部较稀疏,变化和缓。图中西部沿海受西风和暖流的影响明显,东部受其影响较小,所以西部沿海固态降水率小于东部。 (2)S半岛西侧海岸线漫长曲折,有许多峡湾,风浪小,适宜船只停泊,避风。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多数港口冬季不结冰,通航时间长。这是有利于港口的发展的自然条件。 (3)读图,甲位于半岛西岸,受暖流影响,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所以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乙位于半岛东岸,波的尼亚湾西岸,山地的背风坡,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小,形成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所以自然带是亚寒带针叶林带。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洋流。 (4)景观A是冰川时期由于冰川下滑,将山体侵蚀形成的峡谷,海水进入后形成的峡湾,所以外力作用是冰川侵蚀。 (5)工业区位因素主要从原料、能源、交通、市场、水源等方面分析。读图,根据图例可知,该市离铁矿产地近,附近有充足的能源(水电)供应。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临海,海运条件优越,便于产品输出。欧洲经济发达,消费市场广阔。 (6)读图,根据图中水电站的分布分析,该区域经济活动主要分布在波的尼亚湾沿岸地区。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图中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在③地观察到荒漠景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析②地植被垂直变化现象的成因。 (2)海水等温线的弯曲可以反映洋流的性质,在①处东部海区绘制一条等温线加以示意(过图中两点用实线绘在相应位置)。
 (3)比较①、③两地景观差异的成因。
参考答案: (1)纬度较低,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丰富的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2)画图略。 (3)①地: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容易形成地形雨,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加湿作用明显,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 ③地:位于东南信风背风海岸,沿岸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作用明显,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荒漠。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带性,纬度越低,山地海拔越高,垂直自然带越多, (2)画图略。 (3)①地是热带雨林气候,原因是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容易形成地形雨,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加湿作用明显,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 ③地是热点沙漠气候,位于东南信风背风海岸,沿岸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作用明显,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荒漠。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材料一?下面是“我国某地地形和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山脉如果是秦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聚落背后的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B.图中聚落背后的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C.北坡自然带较南坡复杂,雪线偏低 D.针叶林在北坡分布海拔较南坡偏高
|
材料二?为对该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图中河流某处建起一大坝,并形成大型水库,下图是河流建坝前后河床剖面图

(2)分析修建水库后,大坝上游河流水文特征发生了哪些变化?
(3)图中表示出了建坝后的河床剖面图,分析大坝上、下游剖面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读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理论上的对应关系图。

(4)2011年7月暑假期间,有同学在野外考察过程中所用手持式全球定位系统信号接收机显示如下界面信息:地理坐标 29°42′01″N 116°25′58″E 海拔1474m 误差5.7m,据此判断该同学可能位于图中①~④地中的________地
(5)①地从山麓到山顶方向的植被分异与①~④地的水平分异有一定相似性,但前者的变化节奏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分)
(2)上游水位上升(流量变大),流速缓慢?(2分)
(3)上游堆积作用增强;下游侵蚀作用增强?(2分)
(4)②地?(2分)
(5)要快?(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综合分析。(1)图示甲山脉表示秦岭,则图示聚落位于秦岭以北,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故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2)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流速、含沙量、冰期等方面分析。建坝后,库区水流速度减慢,则泥沙淤积加重,河床剖面变浅;大坝下游,流速加快,则流水侵蚀作用加强,河床剖面变深。(4)根据当地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地区位于长江流域,故山麓自然带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选②地。(5)山地垂直自然带递变的高差较纬度地带性的水平距离要小得多,故前者的变化要快。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世界荒漠主要有热带、亚热带、温带三种类型,读世界各大陆荒漠构成状况图,回答1—2题。

1、代表南美大陆及其南部高原荒漠所属类型的序号分别是
[? ]
A.③? Ⅲ
B.①? Ⅲ
C.②? Ⅱ?
D.④? Ⅰ
2、下列关于荒漠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大陆Ⅰ型荒漠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B.②大陆Ⅲ型荒漠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C.③大陆Ⅲ型荒漠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洋流
D.④大陆Ⅰ型荒漠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参考答案:1、D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